《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下载本文

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师: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惶急。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学生读,“阿妈,恭喜??”读得平淡,“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读得激动一些,但程度不足)

师: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教师范读)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教师板书“不耐烦”) 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

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敬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异同?

生: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第一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说她们脱了裤子,大炮就放不出来,我觉得他很有本事。第二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我日思梦想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生:第一个“敬意”作者只是原谅了她“占领全床”,而第二个“敬意”连“谋害隐鼠的怨恨”都“完全消灭”了。我对她“占领全床”只是不满, 对她谋害隐鼠确是“怨恨”,同样是原谅,但程度是不同的。

生:两个“敬意”虽然程度不同,但“我”之所以对阿长产生“敬意”,都是觉得阿长比较有本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我很佩服她。

师:我们再结合文章,想一想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使我非常感动,从而对她产生了 “敬意”,还是觉得她比别人本领大,对她非常佩服而产生了 “敬意”呢。

师:读者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来,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是因为阿长很爱“我”,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儿子一样看待,但“我”为什么没有体会出来呢,或者说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呢?

生:因为作者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写的,可能我当时年龄还很小,还没有体会得那么深刻。

师:作者什么时候才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大屏幕显示,教师范读,同学齐读两遍)

师: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

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尊敬。(教师板书:怀念、尊敬)

师: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淳朴、宽厚、热情、善良的品质,表现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师: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读懂身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