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下载本文

DBXX/ ××××—2010

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作业。

3.25 应急救援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场由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的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26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27 防火重点部位

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和场所,一般指煤棚、输煤皮带、控制室、加压机房、鼓风机房、焚烧炉、酚水池、焦油池、炉渣场、电缆桥架及电缆沟以及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其他部位和场所。

4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4.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 4.1.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a)企业应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职责、程序和权限。

b)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职责

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各级安全生产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

2) 制订各级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 制订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

4) 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落实;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

5)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企业制度,组织岗位技术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6) 组织设备事故、设备障碍、设备异常和设备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7)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生产实际需要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4.2 煤气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2.1 应明确包括以下内容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a) 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

b)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c)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监管人员;

d) 煤气作业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台帐; e)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f) 煤气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建立相关台帐; g) 煤气重大隐患预防措施方案和整改计划; h)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8

DBXX/ ××××—2010

i)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j) 对煤气危险区域、煤气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查制度; k) 制定和完善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l) 煤气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m)“两措”管理; n) 特种设备管理; o)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p) 工器具管理; q) 职业健康管理;

r) 消防安全管理(包括动火工作票管理); s) 危险化学品管理;

t) 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生产台帐; u) 交通安全管理;

v) “两票”“三制”管理; w) 相关方安全管理;

x) 按照本单位煤气发生炉的说明书,编制煤气安全、技术操作、检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规程;

y) 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程制度。

4.2.2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2.3 企业应及时获取安全生产的有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上级管理制度,每年公布有效规程、制度清单。并据此及时修订本单位制度规程。

4.3 安全生产投入与“两措”

4.3.1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和保证必要的安全费用。 4.3.2 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如下:

a)用于改善作业条件(包括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装置、设施的添置、维护和改造等),使其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b)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c)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物资的配置; d)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e)安全生产检查、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检测的支出; f) 满足安全监督工作实际需要的装备的配置; g)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4.3.3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临时用工应签订用工合同,并依法为其办理工伤保险。

4.3.4 每年应编制年度“两措”计划。“两措”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安排年度生产费用时应保证“两措”项目所需资金;

b)应对“两措”项目进行统一编号,明确“两措”项目竣工验收流程,做到闭环管理;

9

DBXX/ ××××—2010

c)反事故措施项目应进行后评估,确保“两措”项目的实际效果;

d)主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两措”项目的实施情况。安全监察部门应监督“两措”项目的实施、竣工验收;

e)年度“两措”项目计划的完成率应达到100%,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应执行延期或变更手续,确保形成闭环管理。

4.4 安全宣传、培训与教育 4.4.1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持有效证件上岗。

4.4.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复审,持有效证件上岗。

4.4.3 新入企业员工(包括实习、代培人员),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工作。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合计不少于24课时。

4.4.4 离岗三个月以上、转岗生产人员应进行相应技术培训,并经相应安全规程和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4.5 全体在岗员工应每年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12课时。并每年对生产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规程考试。

4.4.6 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应每年进行培训,经相关考试合格后,以文件形式公布。

4.4.7 其他国家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也应经相关培训,并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4.4.8 应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详细记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4.4.9 安全简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企业每月至少编写一期安全简报; b) 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障碍以上设备不安全事件,企业应及时编发事故通报,并召开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

4.4.10 每年按照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应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4.5 事故管理

4.5.1 事故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b)发生人身重伤、死亡(一般、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c)即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者); 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10

DBXX/ ××××—2010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7)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4.5.2 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5.3 事故发生后,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现场人员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摄像或拍照,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5.4 煤气发生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有关事故调查规定组织调查。

4.5.5 应建立本企业一般设备事故和重伤以下人身事故的调查处理规定,规范相应的定义、分类、分级、责任认定以及事故调查、分析、统计、报告等的相关程序。

4.5.6 由企业自行组织的事故调查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处理。 4.5.7 应建立事故调查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4.6 煤气站危险源辨识及管理

4.6.1 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档案。煤气中的有害物质及体积含量如下:CO(25-30%)、H2(7-14%)、H2S、CO2 (4-6%)、CH4(0.3-1.5%)、N2(48-52%)等。装置主要危险物质特性见下表。

装置主要危险质特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物质 自燃 名称 温度 一氧化碳CO 氢气H2 硫化氢H2S 甲烷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610 400 260 537 ----- ----- 爆炸极限 下陷~上限℃ 12.5-74.2 4.1-74.1 4.0-4.6 5.3-15 ----- ----- 火灾危化学危害险分类 性分类 乙类 甲类 甲类 甲类 戊类 戊类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 不燃气体 不燃气体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Ⅱ Ⅱ 作高允许侵入人体浓度途径 3(mg/m) 30 10 经口食入 经口食入 经皮吸收 经呼吸道吸入 经呼吸道吸入 经呼吸道吸入 4.6.2 企业应在作业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并落实防范措施。 4.6.3 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如下:

a)应按GB18218—2000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监管;

b)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c)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措施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4.7 应急救援管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