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湾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2015年台湾历史高考题及答案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二零一五年台湾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试题

历史考科

作答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80分钟

作答方式:

1、选择题用2B铅笔在选择题答题卡上作答,修正时应用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带)

2、非选择题请在非选择题答题卡上作答,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更正时,可以使用修正液(带)

3、未按规定填涂答题卡,致机器扫描无法识别答案;或未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致阅卷人员无法识别答案的考生,其后果由考生承担

4、答题卡每人一张,不得要求增补

第壹部分:选择题(占80分) 一、单选题(占68分)

说明:第1题至34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选项,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上。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未作答、或多选一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 一位美国总统发表就职演说:「即便合众国不是个名符其实的政府,而是仅具契约性质的各州联合;但就算是一个契约,难道它可不经全体缔约者的同意,就被取消吗?……没有一个州可仅依自己的想法就合法脱离联邦,……从宪法和法律的观点,联邦是不可分裂的。」这应是哪位总统?

(A)华盛顿 (B)杰佛逊 (C)林肯 (D)罗斯福 2. 某一市场人潮川流不息,好不热闹。市场中货品分区买卖,应有尽有,如玉米、马铃薯、金银饰品、羽毛、棉衣、绣花斗蓬、巧克力,甚至奴隶。市场旁还搭有草棚,供人休息。这个市场最可能是在: (A)公元六世纪的拜占庭 (B)公元九世纪的巴格达 (C)公元十三世纪的马六甲 (D)公元十六世纪的墨西哥 3. 某书记述一位外国人的中国经历,书中提到该地使用纸币、繁忙的运河以及泉州港;提到当时南方人称北方为「契丹」,北方人则称南方人为「蛮子」;也发现该地的主要道路一边铺有石头,一边不铺石头,因为「大汗的驿卒要骑在马上跑得迅速,不能走石头路」。这本书记述的最可能是谁的经历?

(A)佛僧鸠摩罗什 (B)商人马可波罗 (C)传教士利玛窦 (D)使节马戛尔尼

4. 1942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在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专家提出报告,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灭「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这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 (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B)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C)美国,马歇尔计划 (D)苏联,五年经济计划 5. 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

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6. 汉文帝因缇萦上书救父,感到残伤身体的肉刑至为不德,令大臣商议改进,遂改为鞭打身体的笞刑。《汉书.刑法志》记:「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例如:斩左趾者,改笞五百;劓(割鼻)者,改笞三百,「率多死」。史书所记,从肉刑改为笞刑,可以得到怎样的理解?

(A)文帝慈爱百姓,理想得以实现 (B)文帝刻薄寡恩,执法甚为严苛

(C)文帝仁慈恺切,实际不符期待 (D)文帝个性刚愎,犯法者多冤死

7. 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是司马昭,《晋书.韦曜传》的「注」记有:「曜本名昭,史为晋讳改之。」清代学者钱大昕说:「注家以为避晋为讳,予考书中段昭、董昭、胡昭、公孙昭、张昭、周昭辈皆未追改,何独于曜避之?」以下对钱大昕意见的说明,最合理的是: (A)同意注家,并举出证据 (B)不同意注家,并举出反证 (C)同意注家,并详加解释 (D)不同意注家,并略作解释 8. 1950、60年代,欧美社会出现一种新风潮: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开始大量模仿、吸收都市低层社会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社会上,青年男女的品味,快速涌现平民风格。以下最能说明当时这种文化变迁现象的是:

(A)追逐明星成风、热衷选美活动 (B)摇滚乐的兴起、牛仔裤的流行

(C)电话取代书信、工作取代休闲 (D)素食主义成风、节育观念普遍

9. 日本统治时期,台湾总督府解散台湾某一结社,依据的理由是:「这种以民族运动为中心,附带实行阶级斗争的政治结社,若当局再予宽容,将违反我台湾统治的根本方针,并有妨碍内台融和,甚至严重影响到维持本岛统治之虞。」从理由内容来看,这最可能是解散下列哪个团体?

(A)台湾民众党 (B)台湾文化协会 (C)台湾农民组合 (D)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10. 1916年起,台湾总督府陆续调查台湾民间信仰,并编写《寺庙台帐》、《寺庙调查书》、《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等资料。从时间点和数据内容判断,总督府进行这项调查的主要动机应当是: (A)为防止辛亥革命的思潮影响台湾 (B)为防止类似噍吧哖事件再度发生

(C)为推行内地延长主义政策作准备 (D)为向台湾民间推行日本的神道教

11. 交通工具往往也成为身分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表征。南宋以来,官员开始坐轿子,以示其身分的尊贵。从某一时期起,先是有举人坐轿子,后来连监生乃至秀才也都坐轿子,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或富贵人家的子弟,显示他们资产丰厚。这种风气的出现应在何时?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