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 下载本文

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

备考纲要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

第一部分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一、场地勘测

掌握 确定场地勘查范围的规定。

I、II级工作,场地范围可取其建设工程所覆盖的范围;小区划工作,场地范围可取区划所覆盖的范围。

掌握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为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和评价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提供场地相关资料; 内容: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调查、钻探及原位和室内测试;编制相关的工程地质图、表,综合评价场地特性。 熟悉 场地勘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 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勘测的要求。 熟悉 场地勘测中需要确定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剪切波速、密度、剪变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如果进行竖向地震反应分析,还需取得纵波波速值、压缩模量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对于可能液化场地,还需取得标注贯入击数、粘粒含量。 掌握 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钻孔数量要求和布设原则。

Ⅰ级工作,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控制孔应不少于3个;Ⅱ级工作,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控制孔应不少于2个;地震小区划,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土层结构和工程场地内不同工程地质单元,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内应至少有1个控制孔。

掌握 不同等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钻探、取样、现场波速测试的要求。

Ⅰ级工作,控制孔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层位;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控制孔应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 m/s处,若控制孔深度超过100 m时,剪切波

1

速仍小于500 m/s,可终孔,应进行专门研究。 专门研究,指根据物探资料或借用邻区相关深孔资料或根据本钻孔外推来确定基岩输入面。取样,应取钻孔分层岩土的原状土样。Ⅰ级工作,对各自然分层土取样,并对土样进行动三轴 和 共振柱试验;Ⅱ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对自然分层中有代表性土层的土样进行动三轴 或 共振柱试验。

二、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

掌握 地基土液化勘查内容和要求。

调查历史地震造成的液化现象,勘查地下水位、可能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测定标准贯入击数和粘粒组成。

熟悉 崩塌与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勘查内容。

崩塌: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与崩落方向,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岩性特征、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

滑坡:滑坡类型、规模、范围、主滑方向、形成原因、稳定程度,以及场地的易滑坡地层分布与山体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

地裂缝:场地裂缝发育的规模、特征和分布范围,分析形成裂缝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产生地裂缝的诱发因素等;

泥石流:工程场地及其上游沟谷、邻近沟谷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查明形成区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 掌握 地表断裂地震地质灾害分析所需的资料内容。

收集地震引起的地表和近地表断层的分布、产状、活动性质、断裂带宽度、位错量及覆盖层厚度等资料。

三、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

掌握 岩土剪切波速测量的要求与方法。

2

测量方法:检层法(单孔法)、交孔法(双孔法)、表面波法(无孔法)。

测量要求:对于陆地工作,波速原位测量,间距不得大于2 m,在地层分界面附近应加密测点;对于海洋工程,可进行室内模拟测试。 熟悉 土动力试验的测试要求和内容。 了解 土动力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共振柱试验,适用于剪应变幅较小的情况(10-6~10-4); 动三轴试验,适用于剪应变幅较大的情况(10~10-2)。 掌握 考虑竖向地震反应时土层力学性能测定的工作要求与内容。

应取得分层土体纵波波速值,利用动三轴试验、共振柱试验获取土样的压缩模量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数据。 计算公式:

-3

VpVs?2(1??) E?2G(1??) ???(1??)

1?2?G:剪切模量, E:压缩模量, μ:泊松比, γ:剪应变, ε:正应变

第二部分 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

掌握 地震烈度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1.选用国家正式出版物、地震考察报告等权威性资料;

2.资料匹配:本地区的烈度资料与参考区所用烈度资料属同一类(原始烈度点资料或等震线资料);

3.收集范围为“区域及邻区”,邻区指与本区有相似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特征的附近地区。

掌握 强震动观测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1.资料完整性:完整的强震记录资料包括,地震资料(时空强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等)、台站位置与场地条件资料、强震仪仪器特性、校正记录所用滤波器特性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