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00文言实词整理(答案) 下载本文

①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④次一等(排行第二),差一点

55.辞

①古代的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②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③告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④推辞,辞谢,拒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诸子喻山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鸿门宴》)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⑤文辞,文学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人间词话》)

⑥言辞,话语,文辞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⑦借口

挟天子以另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附辞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辞令:应酬的言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附辞色:说话的神态

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6.次 ①依次

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 ②停留,临时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③处所,引申为水边 其次

○附次比:并列

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报任安书》)

57.刺

①扎,刺杀 荆轲刺秦王 苏秦引锥刺股 ②指责,讽刺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刺探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祭妹文》)

58.促 ①催促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种树郭橐驼传》) ②靠近,靠拢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陶渊明《停云》) ○引拧紧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 ③短,短促

何命促而意长(陆机《吊魏武帝文》) ④紧迫,时间短 59.错

①错杂,交错

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并序)》) 车错兮短兵接(《国殇》) ②通“措”,放置,安放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论语?为政》)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唐雎不辱使命》) ③通“厝”,磨刀石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

60.达

①显贵,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训俭示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②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③通,畅通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不成章则不达(《诸子喻山水》) ④到达,达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序》) 自昏达曙(《促织》) ⑤豁达,胸襟开阔

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腾王阁序》)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高帝纪》)

61.殆 ①危险

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②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近于,几乎,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④疑惑不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62.怠

①松懈,懈怠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怠慢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十思疏》) ③疲倦

及其怠而踬也(柳宗元《蝜蝂传》)

63.旦

①清晨,天亮的时候,与“暮”相对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种树郭橐驼传》) ②日,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③旧戏中演女子的角色 刽手磨旗、提刀、压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附旦旦

①天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②诚恳的样子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附旦暮

① 从清晨到傍晚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② 清晨或傍晚,形容时间之短

吾攻赵,旦暮且下(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附旦日 ① 第二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② 白天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李商隐《李贺小传》) ○附旦夕:形容时间短 ① 早晚

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

②形容时间短

蒲苇意识纫,便作旦夕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阿母为汝求,便复旦夕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

64.独

①表示反问,岂,难道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偏偏,仅仅,唯独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促织》)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③单独,独自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飘飘乎遗世独立(《前赤壁赋》)

④名词,特指老而无子

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⑤特地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附独夫 ①独身男子

问独夫寡妇孤寡疾病者几何人也(《管子问篇》)

② 因暴虐无道而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65.笃

①深,甚,又特指病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 限制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秋水》()

66.度 ①限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制度,法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 ③次

众里寻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④度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并序)》)

⑤(du?)量、计算(长短)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⑥(du?)推测,估计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⑦(du?)考虑,衡量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⑧胸襟,气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

刺秦王》)

⑨尺寸,尺码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⑩谱写,按歌谱唱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蒋夔《扬州慢》)

每度一字,几近一刻(袁宏道《虎丘》)

67.断

①判断,决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

②截开,截断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③绝对

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④断绝,中止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郴州旅舍》) ⑤回绝

自可断来信,徐徐可谓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断送:打发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窦娥冤》)

68.夺

①夺取,强夺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②强行改变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69.发

①射箭,发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②出,出发 ③派出,派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苏武传》) ④发生,兴起,产生

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打开,挖开,展开

探古发穴,靡计不施(《促织》)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引指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⑥发布,宣告

遂发命,遽兴姜戎(《秦晋崤之战》) ⑦拿出,送出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训俭示康》)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延陵季

子将西聘晋》)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 ④反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⑤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教学相长》)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发出,抒发 史噤不敢发声(《左忠毅公逸事》) ⑨解开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论语?述而》) ⑩表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发布,颁布 今王发政施仁(《齐桓晋文之事》) 70.法

①法度,法令,刑法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效法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 ③方法

古法采草药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训俭示康》)

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梦溪笔谈》) ④法则,标准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狱中杂记》)

71.反

①相反,相对立,与“正”相对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互(《秋水》)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 ②违反,背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

③通“返”,返回

72.放

①释放,解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 ②放下,搁置

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 ③放任,放纵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④放逐,流放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列传》) ⑤开放,绽放

东风夜放花千树(《青玉案?元夕》) ⑥通“仿”,仿效 竞相仿效(《后汉书?吕强传》)

73.非 ①不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责怪,反对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训俭示康》)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③不,不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④除非,除了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