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下载本文

论 D、认知理论

20、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服从、同化和( B )

A、从众 B、内化 C、顺从 D、依从 2、多选题

1、某校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用“过马路”的儿歌:“过马路,要记住,先看左,再看右,没有车,向前走,向前走,不回头”学习“注意安全”;在“学会共处”中要求队员讨论“当我的作业本被同桌不小心损坏后??”,使得学生懂得理解他人,原谅他人,学会赔礼道歉,赔偿规则;在“当我在上学途中遇到一位老奶奶晕倒了??”中引导队员在帮助他人时如何克服困难;用“文明小使者”活动倡导在家里给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一日游、开一个晚会??;在社区作一次考察(采访、调查)、建一个基地、提一项环保建议、做一件有益的事??;在学校建一个服务岗,交一个好朋友,上一回光荣榜??。通过多样的形式,该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了( ACD )

A、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

B、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直接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就行。

C、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品德培养要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使学生能动地获得道德认知。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引导往往是交叉和融合的。

E、道德认知是道德的核心成分

2、有位学生在中专一年级时,由于家庭中的某些原因,时有逃学,结果期末考试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成绩是班内倒数第三,经常受到班主任的点名批评。当他拿着成绩单要父亲签字时,他父亲一方面考虑到孩子原有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感到自己也有责任,于是在成绩单上写上“失败是成功之母,最怕你灰心丧气。望振作精神,勤学好问,争取各科及格”,并和他一起探讨,规划如何搞好以后的学习。他本以为会挨一顿训,结果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鼓励,看到父亲提出的要求又不高,感到心情轻松,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学习上反而刻苦起来,厌学、逃学现象也消失了,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BC )

A、家庭环境某些不当教育及其他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品行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B、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

C、对青少年逃学行为要强调早期预防,并查清逃学原因,帮助其矫正过来。

D、对有逃学行为的学生要给予严厉警告和处罚,这样才能防止发展成反复长期的逃学。

E、对于学生的逃学行为主要需要家庭教育的校正

3、某班A同学在高一时成绩优异,刚进入本班时,很文静,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一直较为优异,而在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中成绩一下滑至班级末几名。班主任一下子难以理解,找他谈话时,他低头不语,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时,任课老师反映他上课精神恍惚,有时索性睡觉。班主任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而家长也很茫然,表示平时很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从他朋友的口中得知他在寒假时迷恋上一种叫CS的网络游戏,一直沉迷于其中,学习压力大,觉得累,游戏让他有了快感,就身陷其中了。而且平时父母工作忙,没什么时间管他,有时常留他一人在家,他都是通宵上网,节假日也基本是在上网。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ABD )

A、家长如果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和心理需求的关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品行不良行为。

B、矫正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配合。

C、网络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快感,减轻学习压力,玩一玩没关系。

D、对学生在校的一些反常的表现(如成绩突然下降很多等),教师和家长应配合及时发觉、查清真实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

E、网络成瘾是现在学生比较普遍的现象,不需过于关注

4、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

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请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有一个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海因茨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社会就会发生混乱。此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DE )阶段。

A、惩罚与服从定向 B、相对功利定向 C、“好孩子”定向 D、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E、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

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CD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缺乏控制 E、个体的道德意识不足

6、以下关于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态度比较稳定

B、态度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 C、态度具有先天性

D、态度是对象与评价的联结

E、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应倾向

7、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首先让学前儿童观看一个成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这些儿童带到另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 ABCDE )

A、该实验验证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成立的。 B、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C、即使成人没有直接教给儿童某些行为,儿童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行为儿习得新行为。

D、“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

E、实验中成人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实际上给儿童树立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观察榜样。 8、“身教重于言教”告诉我们( ABCDE )

A、榜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B、模仿使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

C、当榜样的行为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D、当教育者之进行口头教育,自己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时,教育难以奏效。

E、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

9、榜样具备以下哪些特点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影响( ABCDE )

A、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B、榜样本身的特点要与观察者相似。

C、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具有可行性。 D、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性。 E、榜样的行为要感人。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情境来研究品德发展的理论有( ABCE )

A、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B、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E、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11、学校提供的榜样主要有( AE )

A、教材 B、三好学生 C、偶像 D、先进事迹 E、教师

12、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ACE

A、服从 B、模仿 C、同化 D、图式 E、内化 1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习得包括( ACDE )

A、注意过程 B、模仿过程 C、保持过程 D、重复过程 E、动机过程

14、班杜拉认为行为操作的诱因( ACD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社会强化 D、自我强化 E、2、 怎样理解价值观的实质 他人强化 (1) 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它是内在的 15、价值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 BC ) (2) 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A、价值体系 B、价值标准 C、价值取向 D、价值信念 E、(3) 价值观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价值观念 (4) 价值观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16、以下关于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AE )

3、 简述观察榜样学习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

A、价值观是内在的 B、价值观是与生俱来的

响。 C、价值观有稳定性,所以会一成不变

(1) 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D、价值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标准与价值体系

者的注意。 E、价值观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2) 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17、价值观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BCD )

学习。 A、理想阶段 B、选择阶段 C、赞赏阶段 D、行动阶段

(3) 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E、完善阶段

都能够做得到。 18、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外部条件有( ABCD )

(4)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 C、社会环境 D、大众传媒

E、自我意识

19、依据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应具有以下特征( ABE )

A、榜样行为符合要求并得到奖励 B、榜样与学习者有共

同之处 C、榜样与学习者必须认识有过交流 D、榜样必须是社会名流 E、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20、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有:( ABC ) A、条件反应法 B、提供榜样 C、说服法 D、感动法 E、

推理诊断法

3、填空题 1、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 心理反应倾向 )

2、态度的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 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和( 认

知 )成分 3、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 服从 )

( 同化 )和内化

4、(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 观察)、( 模仿)而完成的

5、价值观的作用常见于:兴趣、( 信念)和( 理想 )

6、价值观的特征包括:主观性、( 选择性 )、稳定性和社会历史性 7、根据态度的学习理论可知: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重视(联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模仿)

8、海德1958年提出P-O-X模型,其中P代表(认知者) O代表(另一认知者) X代表(第三者的人、事或物)

9、双重态度理论认为态度可表现为(内隐态度)和( 外显态度 ) 10、态度三元论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情感成分 )

4、判断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在阶段上是可以变化,在自律和他律

之间转化。F

2、亲社会道德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F

3、品行不良的学生都是坏学生,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洁身

自爱。F

4、态度的发展主要是受到遗传的影响。F

5、学生品行不良的转化要经历认知、情感、转化三个阶段。F

5、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态度的实质 (1) 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状态,而不是

实际反应本身

(2) 态度比较稳定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3) 态度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

(4) 态度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学习习得的

(5) 态度是对象与评价的联结

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5) 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4、简述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

(1) 条件反应法 (2) 提供榜样法

(3) 说服法 6、案例题:

1、5岁的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

笔盒里正好有一支红蜡笔,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

莎莎也正想要用,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莎莎。

试分析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如何对其加以控制和矫正。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为儿童的攻击行为,指的是个体故

意对他人、群体或事物作出侵犯、争夺或破坏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对攻击行为的控制可以从小型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入手:

小型群体干预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应用各种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

第二,性格教育

第三,价值观辨析

第四,道德教育 个人干预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放松训练

第二,运用非体罚性的惩罚措施处理偶发事件 第三,交往技能训练

第四,自我控制训练 2、今年上高二的小军,从初二时就开始迷恋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

只在晚上学校熄灯后玩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

强考取普通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

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小军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

小军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

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

孤僻等症状。

请你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帮助该同学改正这种行为。 该同学的行为是学生品行不良行为中的迷恋网络游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以矫正: (1)加强管理。 (2)教育引导青少年。 (3)帮助青少年合理安排时间。 (4)积极培养青少年对其他良好活动的兴趣。 (5)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家庭和学校要争取进行良好的配合。 3、有位家长的孩子在中专一年级时,由于家庭中的某些原因,时有逃学,结果期末考试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成绩是班内倒数第三,受

到班主任的点名批评。当孩子拿着成绩单要家长签字时,这位家长一方面考虑到孩子原有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感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于是在成绩单上写上“失败是成功之母,最怕你灰心丧气。望振作精神,勤学好问,争取各科及格”,并和孩子一起探讨,规划如何搞好以后的学习。孩子本以为会挨一顿训,结果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鼓励,提出的要求又不高,感到心情轻松,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学习上反而刻苦起来,厌学、逃学现象也消失了。后来,这位家长又从孩子的同学口中了解到孩子感到读书很苦。时逢暑假,骄阳似火,他就有意让孩子连续几天下田劳动,体验艰苦。然后对他说:“世界上干什么都得吃苦,农民没有因苦而不种田,学生岂能嫌苦而不读书?不怕苦怕累,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 这使孩子深受启发。到二年级时,他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业显著进步奖”。

请结合本例谈谈如何矫正学生的逃学行为。 矫正学生的逃学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与青少年学生保持良好4.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C)。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化理论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5.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A )。 关系,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及时矫正逃学行为,适应学习生活。 (2)强调早期预防。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觉逃学的先兆行为如为逃学编借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举止异常等,查清是否有逃学的行为,防止发展成反复长期的逃学。

(3)对多次逃学的学生,不能简单地给与严厉的责备和处罚,而必须先弄清楚逃学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制订教育和帮助的方案、措施,启发引导,使学生提高对逃学危害的认识,增强自尊心和责任感,用行动克服学习障碍。

(4)矫正逃学行为时要注意:第一,不能歧视孤立逃学学生;第二,对逃学在外有其他不良行为(如吸烟、偷窃、赌博等)的学生,应教育他们主动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认错检讨,父母不能护短;第三,对因心理异常或有心理障碍而逃学的学生,应将其与一般逃学行为区别开来,要及时送精神医生处检查治疗。 7、论述题: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选择(1、自由选择;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赞赏(4、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赋值过程”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奖励: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当不良行为出现时,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单选题

1.问题解决的首要阶段是( A )。 A.明确问题 B.形成问题表征 C.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 D.评价反思

2.创造性的核心是(B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3.先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方向走到与起始点邻近的某一点,逐步逼近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D ) A.顺向推理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反向推理 D.爬山法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6.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7.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C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9.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D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下面哪一选项是负迁移:( C)。 A.学习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

B.先学习英文打字,对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有帮助。

C.习惯用WINDOWS界面,在学习DOS界面的程序时有困难。 D.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后,学习其它外语就很容易。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的是(ABCD )。 A.认知结构 B.动机强度 C.功能固着 D.智力水平

2.问题解决的启发策略包括( ABCD)。 A.手段-目标分析法 B.顺向推理 C.反向推理 D.爬山法

3.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迁移的是(BC )。 A.物以类聚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茅塞顿开

4.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BC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33 D.水平迁移

5.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ABC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三、填空题

1.问题一般包括的四种成分为 目标、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和 方式 。

2.斯腾伯格把问题分为 结构良好的问题 和 结构不良的问题 两种。

3.根据问题的内容,可将问题分为 具体问题 和 抽象问题 。

4.根据问题的界定情况,可将问题分为 明确界定的问题和未明确界定的问题 。

5.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将问题分为归纳结构问题、转换结构问题和 排列问题。

6.问题解决的四个特征是目的指向性、认知操作性、情境性和经验性。 7.根据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为 中等 水平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8.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问题本身特点 和 外界环境 。

9.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 尝试策略 和 启发策略 。

10.问题解决的启发策略可分为手段-目标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 。

11.创造性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流畅性、 灵活性和 独创性 。

12.创造性的核心是 发散思维 。

13.根据迁移的效果可将迁移分为 正迁移 和 负迁移 。

14.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 顺向迁移 和 逆向迁移 。

15.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 和垂直迁移 。 16.根据迁移的适用范围,可将迁移分为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7.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水平迁移。

18.传统学习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换说。 四、判断题

(F )1.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 F)2.动机强度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T )3.功能固着是后天习得的,它表明了过去经验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T )4.问题呈现的直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F )5.创造性的核心是辐合思维。

(T )6.传统学习迁移理论的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它一般包含哪几种成分?P163 2.什么是问题解决?它的特征有哪些?P163~164 3.简述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P164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64~165 5.简述问题解决的策略。P165

6.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P167 7.简述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167

8.简述策略性知识的反省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168 六、案例题

1.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从心理学上讲,“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心理现象,请问,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什么?其种类有哪些?. P166 七、论述题

1.试结合实际,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64~165 2.试论述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P166

3.试结合实际,论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有哪些?P168

第九章

学习动机试题

一、 单选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B )

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 3、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D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C.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而不稳定的

归因

4、一般说来,由( C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5、在学习较难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A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6、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

于( A )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行为―认知主义者 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 D.行为主义者

8.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B )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9、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C)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10、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