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下载本文

10、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又按照对性格的影响和意义不同,将共同特质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

11、我国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者们与医务人员参照国外资料,将低常儿童划分为轻、中、重三级。( ) 五、简答题

1、简述认知能力的差异。

第一,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类型的差异,发展范围的差异;

第二,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2、简述认知结构的差异。

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 。 3、简述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第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学生性格常常影响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第三,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六、案例题 1、材料一:

张亚勤,78级少年班学生。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

谢曼,78级少年班学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教授; 卢征天,82级少年班学生。加州柏克利博士,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邵中,83级少年班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终身正教授。 材料二: : \神童\张满意被勒令退学;\神童\就一定与成功挂钩吗?曾经报道过的\神童“张满意”

14岁就被保送南开大学,3年后被勒令退学;他18岁以极高的分数再次考进了南开大学,但3年后他再次被退??14岁即被保送至南开大学,张满意不可谓不\神\,然而他的黔淡收场

却着实给人们浇了一盆冷水,让我们从盲目祟拜神童的高烧热度中清醒过来。 ·\问题:\天才儿童\该如何培养?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伦朱利认为天才儿童主要由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并相互促进:中等以上的智力;较高的创造力;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力一般\认为在140以上。超常儿童具有独立、自尊、自信等个性特征。

认知能力强是超常儿童突出的特点之一,其中包括: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发展较好;观察能力强,善于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忆力好,再现速度快,精确度高;注意广度大,注意稳定并具有较高紧张性;思维深刻、广阔、敏捷,具有独创性。

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看到,同样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为何在后期的发雇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差异?超常儿童一定会成功吗?

智力超常儿童并不等于心智超常儿童,智力的高度发展不是心理高度发展的充分必要 条件。

由超常儿童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其他孩子和大人对他们感知的特

殊性,有几点应该引起 专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注意:

第一,家长和老师往往期望天才儿童在每个方面都优秀,这种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从而造成情绪不稳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二,超常儿童一经宣传,就会有很多的荣誉接锺而来,如果教育不力,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强度不足、效能下降、学习成绩退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第三,由于周围的人(包括家长、教师、同学、亲友)不能正确对待超常儿童的超常表现,而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不良,个别的甚至会导致个性的变态发展;

第四,教育不当,或拔苗助长,或横加摧残。

第五,感情的处理,疏离感、不确定感和焦虑常常困扰天才儿童。因为他们的不顺从、独立学习等偏好可能会导致这些情绪。而且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同步的,天才儿童与他们的同学们比,道德发展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会更关心社会和政治阿题,但是身体的弱小可能会带来无能感。

第六,社交问题;超常儿童时常会发现很难得到伺学们的接纳,因为他们的目标和兴趣非常不同,此外,他们往往忽略合作的必要性。

超常儿童的教育可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1)保持超常儿童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2)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提高超常儿童的动机水平;

(4)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克服发展中的不平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早地把他们引进研究领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关注超常儿童的常规教育之余,学校及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措施有:根据客观性、实用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了解超常儿童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活动课, 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结合心理教育实践,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按照心理教育规律,增强心理健康观念,逐步形成超常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超常儿童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育。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 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 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

根据学生的主任委员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进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论述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与矫治。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玩意的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不能适应 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 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就是在智力、感觉器官都正常的条件下,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许多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缺陷性,此类学生有特殊的行动障碍,他们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但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集中性,他们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排除性,学习困难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对于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主要还是从以下方面来探讨:(1)胎儿期、出生前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2)遗传一素质假说,如艾尔丝提出感觉综合失调。(3)生物学假说。(4)心理与环境境假说。不良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潜能的发挥;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父母关系越好,儿童的发展越趋于正常。

一旦发现儿童有学习困难的症状,应结合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积极配合进行咨询与治疗。第一,提供特殊教育。第二,进行行为矫正。第三,寻找各种适合特殊学习障碍的矫正方案,如动觉训练等。

第四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 单选题

1、学生掌握成语 “画龙点睛”的含义,并可恰当地应用到口头和文字表达上,这是( B )。

A、技能学习B、知识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语言学习 2、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图形的角度,这是( D )。

A、知识学习B、社会规范学习 C、计算学习 D、技能学习 3、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小学听到上课铃声不知道要进教室,一段时间后便理解了铃声的意义并能自觉根据铃声上下课。这是( C )。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纪律学习 4、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D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5、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B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B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C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1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 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13、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14、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联结是通过试误形

成的是( 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是( D )。

A、认知教学 B、技能教学 C、目标教学 D、程序教学 16、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 B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物 D、正强化物

17、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中,厌恶性刺激即( C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物 D、正强化物

18、苛勤认为学习是通过( A )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A、顿悟 B、练习 C、建构 D、反射

19、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这一理论是( D )

A、社会学习论 B、有意义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论 D完形―顿悟学说

20、班杜拉关于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不包括( B )。

A、自我观察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自我强化 21、小孩子发脾气时,大人最好使用( C )行为处理方式,使得孩子发脾气次数减少。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2、学生发现如果自己在座位上安静写作业,老师就不会责骂自己,所以他就安静学习,以避免受到老师的训斥,这时教师的训斥是( A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奖励

23、学生上课下座位后,遭到教师严厉的训斥,该学生这节课就不再下座位了,但下次课似乎又忘了,仍然出现下座位的现象。这时教师的训斥是( C )行为处理方式。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奖励 二、 多选题

1、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ABD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文化学习 D社会规范学习 2、技能学习分为(AC )。

A、心智技能 B语言技能 C操作技能 D运算技能 3、知识学习包括(BCD)环节。

A、预习 B、应用 C、巩固 D领会

4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生的学习可分为(ABCDE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5、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将学习分为(AC)。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 D、理解学习 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以下属于这八类学习分类的是(BCDE )。 A、技能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E规则或原理学习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B )。

A、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B、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C、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D、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还是主动的,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BC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重复律

9、布鲁纳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 ABD )过程。

A、获得 B、转化 C、反馈 D、评价

10、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ABCDE )。 A、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B、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C、重视学习过程 D、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E、提倡发现学习 11、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由简到繁的分类( ACD )。 A、代表性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包括( BCD )。

A、平行学习 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几个倾向是( ABCD )。 A、激进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 C、社会文化取向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14、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于知识是怎么建构的观点包括( BCD )。 A、统一指引观B、内总指引观 C、外部指引观 D、内外指引观 15、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在于( ABC )。 A、知识是怎样建构的 B、世界是否可知

C、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D学习是自主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16、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是( ABC )。

A、程序教学运动 B、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 C、学科结构运动 D、先行组织者教学运动 17、康布斯认为,学习有( AC )含义。 A、学到新知识 B、掌握新技能

C、该知识使个人产生了新意义D、该知识使个人转变了学习态度 18、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理念体现在( ABCDE )。

A、在平常教学中教养健全人格B推行以考生学业中心的教育理念 C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 D推崇人性中民主课程 E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19、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 BCD )。

A、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B、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C、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D、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2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者中的应用有( BC )。

A、自主学习 B、掌握学习 C、自律学习 D、理解学习 21、以下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是( ABD )。

A、消退 B、强化 C、辅助 D、惩罚 22、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BCD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23、观察学习的方式包括( ABD )。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想象性的观察学习 D、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三、 填空题

1、学习是由于 经验 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 环境 的手段;从人

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 人性 。

3、学习不同于 成长 , 成长 是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 遗传 导致的变化。

4、本能行为是 先天决定 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 有限 的;习得行为是 后天 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 无限 的。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 技能学

习 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6、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 言语信息 、 智慧技能 、 认知策略 、 动作技能 、 态度 。 7、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从低级到高级分为 符号表征学习 、 概念学习 、 命题学习 、 概念和命题的应用 、 解决问题与创造 。

8、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 经典条件反射 、 操作条件反射 。 9、在巴浦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发生的条件是 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 。

10、在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发生的条件是 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 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

12、观察学习的三种不同水平分别为: 直接观察学习 、 抽象性观察学习 、 创造性观察学习 。

13、托尔曼不赞成学习的 刺激-反应 公式,把学习公式改为 刺激-中间变量-反应公式。强调 个体认知 的变化导致行为变化。 14、发现学习是以 培养探究性思维 为目标,以 基本教材 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15、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 形成的。

1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7、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18、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19、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是同化模式。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对信息进行心智加工。 2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 四、 判断题

1、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

分。( × )

2、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负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负强化物。( × )

3、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正强化,厌恶性刺激即正强化物。( × ) 4、完形―顿悟学说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

重要作用。( √ )

5、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 6、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 ) 7、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 )

8、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

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

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 )

6、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 × )

7、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 ) 8、机械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 )

9、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 )

10、下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上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 × ) 11、情境学习观认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相似的真实情境。( √ )

12、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 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 )

13、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就有潜在能力,这是认知学习观的观点。( × )

14、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是替代强化。( √ )

15、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这是自我强化。( × ) 五、 简答题

1、学习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我国冯忠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三)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简述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奥苏伯尔发现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要给学生提供有意准备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后面材料的学习。先行组织者给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架,这就相当于窗子的框架或者建楼时连着的支架,起着锚定东西的作用。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 (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

(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增强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

(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念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部分是重叠的。

(5)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6、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者认为,仅仅依靠发现式学习是一种无效的学习方式。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以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接受学习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7、简述罗杰斯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性本善,且人人都有潜力;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4)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6)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7)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

(8)涉及到改变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并往往受到抵制; (9)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8、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其基本原则是: (1)小步子;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六、 论述题

1、论述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的许多行为并不一定以经典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的形式一步一步缓慢地建立的;人的许多行为是可以通过模仿习得的。班杜拉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即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如果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班杜拉称之为替代强化。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的重要学习方式,包括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和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环节。

2、试述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影响。

建构主义者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学习。

(3)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机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4)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包括三个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是指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的学习过程,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第五章 广义知识的学习试题

一、单选题

1、(C)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乡实行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组织 D、精制性复述

2、(C)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A、维持性复述 B、复述 C、精制性复述 D、组织

3、(C)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见的附加联系,使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B)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