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维硫磺操作 - 图文 下载本文

-吹扫介质:新鲜水/蒸汽/氮气;

-吹扫流程:胺液再生单元→贫液冷却器→贫液过滤器→尾气吸收塔

尾气吸收塔→富胺液泵→胺液再生单元(或经开工循环线返回尾气吸收塔)

-吹扫程序:(用新鲜水冲洗系统可以与单机试运或水联运同时进行)

·蒸汽吹扫前要放净蒸汽管路中的凝液后缓慢打开吹扫蒸汽阀,使系统管路和设备的温度逐渐升高,待尾气吸收塔塔顶放空阀见汽后,开大吹扫蒸汽阀,连续吹扫2小时,关蒸汽。管路和设备没有完全冷却前,尾气急冷塔塔顶放空阀绝对不能关闭; ·放净管路和设备内的凝结水,打开尾气急冷塔的人孔,将设备内杂质清扫干净,封闭设备人孔;

·按吹扫流程用氮气吹扫2小时以上,将系统和设备内积水吹干后关闭氮气阀; ·关闭所有阀门,有盲板处加盲板,切断本系统与外系统的联系。 -注意:

·确认吹扫管路是畅通、唯一的,所通过的设备的人孔是封闭的;

· 蒸汽吹扫气经过设备时,应保证尾气吸收塔至尾气焚烧炉的管道及分支管道上的全部阀门是关闭的,保证吹扫气不串入尾气焚烧炉和工艺过程气系统;

-应做好记录,记录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吹扫时间;吹扫过程简单描述;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果;执行人/负责人签署。 5.4 煮炉操作(适用新投用的设备) 5.4.1制硫余热锅炉煮炉

-制硫余热锅炉煮炉的目的:采用碱性煮炉把设备内油污、沉淀物和铁锈除去,以保证设备受热均匀。

-煮炉操作程序 (参照《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九章第二节): ·制硫余热锅炉加入2~3kg/m3(H2O)的NaOH和2~3kg/m3(H2O)的Na3PO4.12H2O; ·给制硫余热锅炉上水至汽包低水位,并加入配成溶液的需要量的药液; ·打开汽包上的放空阀,向锅筒内引入低压蒸汽煮炉;

· 待锅筒内炉水沸腾,汽包上的放空阀冒汽后关小放空阀,维持汽包压力0.2~0.3MPa, 连续煮锅2~3天;煮炉期间,应定期取样分析炉水碱度,当炉水碱度低于45mol/l时应补充加药;

·煮炉完毕,关闭蒸汽阀,用除氧水交替进行持续上水和排污,冲洗锅筒内部和与药液接触过的阀门、管道等,直到水质达到运行标准。

-应做好记录,记录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时间;煮炉过程简单描述;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果;执行人/负责人签署。

5.4.2一、二、三级冷凝冷却器和蒸汽发生器煮炉(参照《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九章第二节):

-冷凝冷却器和蒸汽发生器煮炉的目的:采用碱性煮炉把设备内油污、沉淀物和铁锈除去,以保证设备受热均匀。 -煮炉操作参照下列程序操作:

·一、二、三级冷凝冷却器和蒸汽发生器加入3kg/m3(H2O)的NaOH和2~3kg/m3(H2O)的Na3PO4.12H2O;

·给一、二、三级冷凝冷却器和蒸汽发生器上水至低水位,并加入配成溶液的需要量的药液;

·打开汽包上的放空阀,向锅筒内引入低压蒸汽煮炉;

·对于一、二、三级冷凝冷却器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品位要求较低可按常压煮炉,适当缩短煮炉时间。待锅筒内炉水沸腾,顶部放空阀冒汽,底部通入蒸汽,煮锅2天;煮炉期间,应定期取样分析炉水碱度,当炉水碱度低于45mol/l时应补充加药; ·煮炉完毕,关闭蒸汽阀,用除氧水交替进行持续上水和排污,冲洗锅筒内部和与药液接触过的阀门、管道等,直到水质达到运行标准。

-应做好记录,记录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时间;煮炉过程简单描述;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果;执行人/负责人签署。 5.5 烘炉和烘器 5.5.1制硫炉烘炉

-烘炉的目的:将炉衬中的表面水、毛细水和结晶水烘干,使炉衬达到使用条件。 -烘炉时温度的控制:按炉衬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烘炉曲线进行,绘制实际操作温度-时间曲线与烘炉曲线对照,尽量减少偏差。 -烘炉程序:

·条件确认:制硫炉和制硫余热锅炉达到使用条件

与制硫炉和制硫余热锅炉相关的管道、阀门、附件达到使用条件 与制硫炉和制硫余热锅炉相关的仪表、控制系统达到使用条件 除氧水、蒸汽、燃料气、净化风、氮气、电等达到引入条件

·启动制硫余热锅炉的液位、压力、连锁系统;打开汽包顶部放空阀,向设备内引入除氧水至正常液位; ·燃料气的引入:

a.引燃料气之前一定先引进N2。燃料系统氮气置换,氧含量<0.5%,系统用氮气微正压密封;

b.开界区阀引燃料气进系统,系统升压至燃料气管网压力0.45MPa;

c.关闭界区阀,打开燃料气分液罐顶安全阀的副线40-RV,泄压至火炬管网,使系统压力降至0.01MPa;

d.反复b、c的操作三次,再次打开界区阀,将系统升压至管网压力;

e.采样分析氧含量小于1%为置换合格,否则再反复a、b、c操作步骤,直至分析合格,同时燃料气全组分分析。

·启动制硫鼓风机,手动打开联锁切断阀,用最大空气量将炉膛吹扫20分钟; ·打开开工烟气去烟囱阀,关过程气去冷凝冷却器阀; ·按ESD规定的操作步骤对制硫炉进行点火操作:

a.点火前、后应检查有关火焰监测仪、测温点、看火孔保护气是否开启;

b.点常明灯(辅助火嘴),按燃料气全分析数据计算配风比(12-20),按计算值配风; c.为防止燃烧不完全而析碳,应进行蒸汽雾化,燃料气与蒸汽之比为:1Nm3/h燃料气配2kg/h蒸汽;

d.根据制硫余热锅炉后的采样点的氧含量分析数据控制配风量:装置首次开工和烘炉时对烘炉烟气的氧含量不做限制;再次开工(烘炉除外)和停工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氧含量;

e.按烘炉曲线对制硫燃烧炉升温烘炉;

f.制硫余热锅炉的蒸汽经过汽包顶部放空阀至消音器放空,自动控制汽包液面。 ·辅助火嘴无法满足烘炉要求时,点燃主火嘴:

a.主火嘴点燃前开启清洁酸性气分流进料管线的保护氮气;

b.主火嘴点燃后按要求进行蒸汽雾化,燃料气与蒸汽之比为:1Nm3/h燃料气配2kg/h蒸汽;

c.炉膛温度在600℃之前,测温用热电偶,大于600℃时切换至光学温度计; d.汽包内的蒸汽直接通过放空阀经消音器放空;

e.主火嘴点燃后,关闭点火系统各截止阀、调节阀,同时将常明灯抽出脱离燃烧区; f.按烘炉曲线完成烘炉过程。 ·停炉降温

a.烘炉烟气经过烘炉烟气线直接进烟囱;

b.减少燃料气流量和空气量,按20~50℃/h的速度降低炉膛温度;当炉膛温度低于400℃时,切断燃料气,同时向炉膛内通入空气/氮气强制通风,以20~30℃的速度继续降低炉膛温度;注意:火嘴切断燃料气后,一定要通入氮气保护,防止炉膛的高温热辐射烧损火嘴。

c. 当炉膛温度低于200℃时,可以打开制硫炉人孔,继续强制通风降温或停止通风自然降温至常温,设备达到人员进入条件。 ·烘炉后炉膛筑炉质量检查(仅对新筑炉衬)

a.确认炉膛内温度、氧含量、有毒气体含量均符合人员进入条件; b.进入设备应有专人监护;

c.按照设备设计条件和筑炉技术要求逐项检查(内衬材料质量、砖缝、膨胀缝等),确认设备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技术要求。

-应做好记录,记录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时间;过程简单描述;实际烘炉曲线;发现的问题;整改结果;执行人/负责人签署。 -说明:

·上述烘炉过程是针对新筑炉衬的过程描述;

·装置检修后的开工烘炉、系统升温可参照执行,但氧含量的控制较为严格; ·装置停工时的系统吹扫,其燃料气点火、燃烧控制、降温过程等可参照上述过程进

行,但吹扫气的氧含量应按要求严格控制。 5.5.2尾气焚烧炉烘炉

-烘炉的目的:将炉衬中的表面水、毛细水和结晶水烘干,使炉衬达到使用条件。 -烘炉时温度的控制:按炉衬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烘炉曲线进行,绘制实际操作温度-时间曲线与烘炉曲线对照,尽量减少偏差。 -烘炉程序:

·条件确认:尾气焚烧炉和蒸汽过热器、尾气加热器达到使用条件

与尾气焚烧炉和蒸汽过热器、尾气加热器相关的管道、阀门、附件达到使用条件

与尾气焚烧炉和蒸汽过热器、尾气加热器相关的仪表、控制系统达到使用条件

除氧水、蒸汽、燃料气、净化风、氮气、电等达到引入条件

·启动尾气焚烧炉的连锁控制系统;启动蒸汽过热器的低压蒸汽保护系统,残汽通过消音器放空;启动尾气加热器的氮气(或工业风)保护,残汽至尾气焚烧炉; ·燃料气的引入:

a.引燃料气之前一定先引进N2。燃料系统氮气置换,氧含量<0.5%,系统用氮气微正压密封;

b.开界区阀引燃料气进系统,系统升压至燃料气管网压力0.45MPa;

c.关闭界区阀,打开燃料气分液罐顶安全阀的副线40-RV,泄压至火炬管网,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