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评定书 下载本文

害;亦可见于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以及老年人。 (三)跖反射

反射弧:胫神经---S4-5---胫神经

检査方法: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检査者以手持病人踝部,用火柴杆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 临床意义:正常表现为足趾向趾面屈曲。 (四)肛门反射

反射弧:阴部神经---S4-5---阴部神经。 检査方法:用火柴杆轻划肛门周围的皮肤。

临床意义: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为正常,马尾神经损伤等情况下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椎体束病变均可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即运动神经元损伤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十九、锥体束损害时那些反应成阳性

病理反射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引起或下运动神经员失去髙位神经中枢抑制而释放出的反射现象。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下述反射。成年人若出现下述反射现象则为病理反射。 (一丨头部、面部的反射 1.吸吮反射

检査方法:患者将嘴稍张开,医者用压舌板或叩诊锤的柄从上唇、口角轻轻触及。 临床意义:引起嘴紧张地进行吃奶的动作为阳性。正常的婴幼儿也可以为阳性。成年人当额叶、两侧大脑广泛障碍时表现出阳性反射。 2.努嘴反射 .

检査方法:患者放松,医者用手指或叩诊锤轻轻叩击上唇中央。

临床意义:引起口轮匝肌的收缩而呈努嘴样为阳性。两侧锥体系障碍者呈阳性。 (二)上肢的反射

1.霍夫曼征系手指屈肌反射,此反射系正常的牵张反射,但一般人难以引出,因此常作为病理反射进行检查。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6?T1。 检査方法:腕关节轻度过伸位,检查者用掌侧弹拨中指的指甲,当检查者用手指从掌面弹拨病人的中指指尖引起各指屈曲反应时,称特勒姆内征

临床意义: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称为霍夫曼征阳性。如一侧出现阳性反应,则为上肢锥体束征,亦较多见于颈髓病变。 2.抓握反射

检査方法:在患者的手掌面,检査者用手指或叩诊锤柄从腕部通过拇指示指之间,向指间方向划过。

临床意义:由于刺激引起手指屈曲而类似抓揮的动作为阳性。婴幼儿常为阳性。额叶障碍时则对侧呈阳性。 3.手掌下颏反射

检査方法:用叩诊锤柄,从腕关节通过拇指大鱼际肌划向指尖。

临床意义:同侧的下颚肌出现收缩为阳性。有时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的一部分也会出现收缩。锥体系障碍、额叶障碍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可呈阳性,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则收缩消失,可供两者的鉴别,有时正常人也会出现阳性。 (三)下肢的反射

1.巴宾斯基征

检査方法:用竹签由足跟开始沿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足大趾 临床意义:正常时可以引起足大趾及其他四趾跖屈。如足大趾缓缓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巴彬斯基征阳性,见于锥体束损害。 2 奥本海姆征

检査方法:检査者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向下加压推动。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为巴彬斯基征。 3戈登征

检査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医者用手握挤腓肠肌。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为巴彬斯基征。 4.查多克征

检査方法:体位同上,医者用竹签划足背外侧。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为同巴宾斯基征。

二十、肌张力增高的分类

肌张力增髙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髙的状态有痉挛和僵硬。 (一)痉挛

1.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广泛接受的痉挛定义为: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髙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度)也增髙在快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能够明显感受到肌肉的抵抗。 检査者在对患者的诸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时感觉有较大抵抗,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到抵抗减小的状态称为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见的现象; 2.原因常由锥体系障碍所致。痉挛的分布具有一些特点,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的肌群为伸肌群。 (二)僵硬

1.定义亦称强直。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是一样的,也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例如:被动肘关节屈曲时,起始和 终末的抵抗是一样的,被动肘关节伸展时的抵抗感觉也是同样的。它与弯曲铅管的感觉类似, 因此称为铅管样僵硬。铅管样强直的特征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常表现出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齿轮样僵硬。

2.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基底神经节黑质多巴胺系统损害造成的中枢神经疾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所表现的僵硬可为齿轮样僵硬或铅管样僵硬。由于僵硬,动作常表现为始动困难和缓慢或无动状态,全身的肌肉表现也不一样,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其次累及肘关节、肩关节等肢体近端关节。 二十一、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和肢体位置牵张反射的相互作用,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2.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3.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肌张力增高。 4.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5.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张力增高。

6.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感染、代谢和/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影响肌张力。 7.药物。

8.环境温度等。

二十二、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肌张力的评定对物理疗法治疗师和作业疔法治疗师了解病变部位、制定治疗计划、选择治疔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一)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示康复疗效

通过对肌张力的评定可鉴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还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肌张力异常的分布,并依此预测康复疔效。 (二)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

不同疾病或疾病的不同时期,其肌张力表现各异。例如,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肌张力弛缓,关节的伸展性增强,被动活动时能感觉肌肉松弛。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运动疗法训练以适当活动、 适度提高肌张力为主。在脑卒中上、下肢联带运动达到高峄时,可有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髙,肌肉僵硬,被动活动感觉抵抗。训练时应避免快速的活动,防止肌张力增高。物理疗法 治疗师和作业疗法治疗师可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疗法,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 (三)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脑梗死患者可有肌张力持续增髙的表现f若未及吋进行康复训练可造成关节僵硬,引起废用和误用综合征等并发症。因此,对于痉挛的管理是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二十三、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髙,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完成被动活动 二十四、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反射分为脊髄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1.脊髄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且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脑干水平的反射在出生时出现并且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 阴性支持反射等。

3.中脑水平的反应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栝各种调整反应。

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皮质水平的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二十五、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目的 (一)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妊娠期的胎儿或婴儿出生时如果脑受到损害,反射或反应的发育出现异常。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神经反射发育迟滞。因此,通过检查,可以对婴幼儿的发育状况作出判断。 (二)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

成年人当各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Brumnstrom认为在正常运动发育 过程中,脊髄和脑干水平的反射因受到较髙位中枢的抑制而不被表现。因此,脊髓和脑干水平的反射是正常发育过程中早期的必然阶段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倒退”,上述原始发射由于脑损伤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因此,认识和检査原始反射有助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阶段。 (三)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脑瘫患儿的发育水平,制订出抑制应该消失的原始反射,易化应该出现的反射的康复训练方案。例如,头的控制训练。头的控制是患儿维持坐位和进行各种运动的基础。正常婴儿在出生后1-2个月时,俯卧位的迷路性调整反应和视觉性调整反应即为阳性。此时小儿可在俯卧位的状态下抬头并在45度维持。如患儿以上两种反应呈阴性,应对其进行俯卧位视觉调整反应易化训练。 二十六、原始/脊髓水平反射包括? 脊髓反射是运动反射,受到刺激后肢体肌肉出现完全的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莫勒反射、抓握反射、惊吓反射。脊髄水平的反射最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是运动反应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表现。

(一)屈肌收缩反射

检査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检査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二)伸肌伸张反射

检査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头呈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三)交叉性伸展反射①

检査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一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下肢伸展检查方法:将伸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阳性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四)交叉性伸展反射②(crossed extension)

检査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两下肢伸展。 检査方法:在一侧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

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型的剪刀状体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