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视力表的介绍 下载本文

2、1862年荷兰人HermannSnellen发明了著名的Snellen视力表。他首次使用了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视标(optotype)。Snellen定义的标准视力是识别一个正对5分弧度视角的视标,视标分解后,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是1分弧度。自此以后,Snellen视力表沿用至今,没有显著的改变。

3、ETDRS视力表的原形早在1867年JohnGreen已经设计出来了。除了每行采用11个字母外,其它设置同ETDRS视力表,但是因为时间太早一直被人遗忘。此时的Green视力表的行间距是成比例的,视标的大小按几何数变化。

4、因为Snellen视力表的视标在不同方向上的视角是不同。1888年EemundLandolt发明了LandoltC字视力表。C字视标的是一个各向半径相等的圆,只要视标的任意一个方向是标准的5′视角,则该视标在360度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一定是标准的5′视角。但事实上这种视力仅在实验室里测量较好的视力(比如飞行员的视力检测),在眼科临床上较少应用。

5、1959年LouiesSloan在26个字母中选取10个字母,称之为Sloan字母。这是因为Snellen视力表选用的26个字母的识别难易程度不一样。比如A和L就较E要容易识别。Sloan视力表中10个字母识别难度大致相同。

976年IanBailey和JanLovie发明了Bailey-Lovie视力表。此视力表的每行为5个字母,相邻字母的间距是一个同行字母的宽度,行间距是成比例设计的,所以拥有相同的拥挤效应,使得视力测试的结果只与字母大小有关。Sloan视力表和Bailey-Lovie视力表的视标大小都采用了几何

数的增率变化。

7

1980

(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tionalResearchCouncil,NAS-NRC)采用Sloan字母和Bailey-Lovie视力表的行间距制成的视力表应用用糖尿

(EearlyTreatmentofDiabeticRetinopathyStudy,ETDRS)的研究,所以就把它称为ETDRS视力表,此时的视力表是每行10个字母。1982年Frederick[3]

(上标)

在此基础上做了改动,设计了3张视力表,每张视力表中每一行改为5个Sloan字母,不同的视力表是分别检测左右眼和双眼视力,以消除受检者对视力表字母的记忆作用。目前被认为是国际临床研究成人视力的“金标准”。

8、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视力表是《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

《国际标准视力表》是1952年由孙济中和周诚浒教授按照1909年第11次国际眼科会议标准绘制而成,由中华医学会推荐使用〔5〕(上标)。《标准对数视力表》是1966年缪天荣教授设计完成,经国家标准局审查批准成为国家标准(GB11533-1989),由卫生部于1989年3月27日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

视力记录方法目前常用的视力记录方法有分数制、小数制、五分制和LogMAR制。

1、分数制以Snellen视力表为代表,以测试距离和字母高度来表示视标的视角大小。Snellen分数中,表示字母高度的数字5′字母高度所对应的距离。在采用分数记录法,V=d/V(d代表了被检眼跟视力表的距离,V代表了相对5′字母的距离)。如用6m为检查距离的视力表在6m处恰好看到1′视角的视标记为6/6,如在6m处只能看到正常眼在60m可以看到视标记为6/60。

英美国家采用20英尺(feet)为标准距离,其记录有20/20和20/200。通常所见的20/40所代表意思是在20英尺距离时所能看得清最小视标的视角为40′。ETDRS视力表的常规记录方法为:受检距离(4m)/所能识别最小视标的高度(以m为单位)。

2、小数制1875年法国的Monoyer提出用视角的倒数为视力的记录方法,即:V=1/视角。

实质上将Snellen分数化为小数值后,也就是小数法。

3、5分记录法1958年由我国缪天荣创造。即将视力分成5个等级,1分为光感,2分为手动,3分相当于50cm指数(即小数制的0.01),4分相当于小数制0.1,5分为标准视力(1.0)

[5]。

5分记录法与目前国际流行的视力记录方法不能接轨。同时因缺少0.7和0.9两行,不便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临床科研中,多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和LogMAR视力表对视力进行评价。

4、LogMAR

视力是指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视力

(LogarithmofMininalAngleResolution)。它使用最小分辨视角(MAR)

意义在于:①MAR是视力测量的绝对值,②任何视标大小增率的视力表均可以使用,③在不同检测距离视力表中可以直接比较,④可以在远近视力表之间进行视力的直接比较。⑤很容易转换成Snellen视力表的分数值或是小数值。⑥目前国际通用的视力记录方法。LogMAR视力是临床科研中统计平均视力的最佳方法。

5、各视力表间视力的互换公式[1]:

Snellen视力=1/MAR5分记录视力L=lg(1/MAR)+5=5-logMARLogMAR视力=lg(1/小数视力)

小数视力(V)=antilog(-logMAR视力)

现行视力表有缺陷1989年我国颁布了视力表国家标准(GB11533-89),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标准对数视力表》。经过20年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该视力表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大视标个数较少,仅1~3个,对患明显影响视力的眼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患者的视力变动难以进行评估;视标之间的距离不等,拥挤效应不一致,影响弱视儿童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每行视标数不同,影响测量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的是五分法记录视力,与目前国际流行的视力记录方法不能接轨。

我国采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视标排列方式沿用的是1862年Snellen发明的视力表样式。1976年美国加州大学的Bailey和Lovie两位教授对视力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观点,按照他们的原则研制的ETDRS视力表可对视力进行精确评价,其实用价值和科学性得到了眼科界的认可,作为视力检查的金标准在国外多项临床试验中使用。而我国因为一直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所以视力测定结果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时常得不到国外学者

认可。

新视力表每行四个视标根据生理物理学的Weber-Fechner法则,当视角大小以几何增率变化时,视力呈算术增率变化。只有将视角的对数作为表达视力的值(即将视角进行对数处理),才能完全符合Weber-Fechner法则,这就是视力和视角之间对数关系的理论依据,也是目前所有对数视力表的设计基础,也就是说只要按照Weber-Fechner法则设计的视力表都可以称为对数视力表。选用最小分辨角对数即LogMAR(logarithmofminimumangleofresolution)作为视力的记录方法,设计的《标准化LogMAR视力表》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可与国际接轨。

《标准化LogMAR对数视力表》采用识别度一致的视标;每行视标数为4个,共14行;视标大小及排列采用均匀的几何增率,每两行视标变化率为;视力检查距离缩短为3米,不必再用提升检查距离的平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