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登泰山记(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doc 下载本文

9、本文作者是_____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___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第1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季;

C、“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入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登泰山记(节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中考题目精选(6)

9.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仅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登泰山记(节选)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中考题目精选(7) 9.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从京师到泰山长途跋涉的历程。 B.第②段写登山过程,描绘山顶壮丽景色。 C.“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出登山的乏味。 D.“半山居雾若带然”形象地写出云雾的情状。

中考题目精选(8)

8.《登泰山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句交代了“我”和友人静待日出。 B.第②③句叙写太阳未出时的冬日景象。 C.第④⑤句表现日出过程中的蓬勃气势。

D.第⑥句写日观以西峰都沐浴在阳光中。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①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②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⑥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中考题目精选(9)

8、选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_______(人名)。(2分) 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 )(3分)

A.平视 B.仰视 C.侧视 D.俯视

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起笔交代戊申那天天气阴晦,五更时分,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坐候日出的情景。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生动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和气势。

C.选文第⑥句,作者写回视西峰“而皆若偻”,令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选文主要通过日出前后云霞色彩的鲜明变化,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景象。

登泰山记(节选)

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中考题目精选(10)

8.选文是清代著名 派文学家 (人名)的作品。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0. 选文第②段内容是: (3分)

登泰山记 (节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中考题目精选(11)

8.(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桐城派的古文家 (人名)。 (2分) (2)东岳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下列不属于其他四岳的是( ) (2分)

A.南岳衡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中岳黄山

9.选文主要写了 。选文中能表明冬季特征的句子有:(1) (2) (4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中考题目精选(12)

9. 姚鼐, 代文学家。泰山,即 (姓名)在《望岳》中吟咏的“岱宗”。(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泰山可以从中谷起步,也可以沿东谷进入。 B.作者所经过的天门并非古人口中所称的天门。 C.登山时沿途风雪交加,石阶湿滑,非常艰险。 D. 作者大致是在黄昏时分终于攀上了泰山之巅。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中考题目精选(13)

8. 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