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矿泉水厂 - 图文 下载本文

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吉林靖宇矿泉水保护区管理局 张彩庆 吴士利 王化龙 张祚黧

水是生命之源。矿泉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珍贵的天然饮料,是在特殊地质环境下形成的不可多得的矿产资源。由于矿泉水是纯天然、无污染、深部循环的地下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水观念的更新,饮用天然矿泉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的矿泉饮品产业的产销量逐年攀升。天然矿泉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将受到极大的重视。 一、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概况

饮用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它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称为饮用天然矿泉水。本文所称即为该矿泉水。

矿泉水是宝贵的液体矿产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永续利用的特点,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 (一)自然地理概况 本文所称的长白山地区,包括吉林市南部、延边州中西部、通化市东部和白山市大部分地区,面积64211km2。长白山区山峦叠嶂、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源头,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长白山及其周围的火山熔岩台地及碎屑岩盆地发育的三条北东向深大断裂构造带及火山喷发形成的环状构造裂隙带,为矿泉水的形成、赋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地下水在补给、径流、排泄等循环过程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溶滤、离子交换等水文地质化学作用,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组份和微量元素,使水质中特征元素的含量增高,达到了相应界限指标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主席布朗?霍思根和中科院士陈梦熊等知名专家,将世界著名的阿尔卑斯、高加索和长白山并列为世界三大矿泉水产地。

(二)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特点 长白山火山活动异常频繁和多次喷发,开成了大范围的熔岩台地,特有的地质构造导致地下水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

1、储量丰富,流量稳定。初步统计,已发现的矿泉点日涌水量达100多万吨,经长期观测,出水量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小于5%。在已通过省级或国家级鉴定的48处矿泉水水源地中,适合建设大型(年产10万吨)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就有13处、适合建设中型(年产5—10万吨)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有6处。适合建设小型(年产5万吨以下)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有29处。经初步化验分析,特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而没有经过鉴定的天然矿泉水水源仅白山市就有29处。这些矿泉适于大规模开发利用

2、水质优良,类型多样。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以偏硅酸型、锶型、碳酸型、偏硅酸与锶复合型为主,富含钙、镁等常量元素,以及锂、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国内外大型矿泉水资源的主要类型。水温常年保持在6~9℃之间,PH值为中性,水质指标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95)。实践证明,饮用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可以增强人体体质,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分布集中,生态良好,便于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现有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分布相对集中,泉点之间相距较近,而且多处于人烟稀少、植被茂密的生态环境中,远离居民点、工矿区及农田,无任何人为污染,矿泉周围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天然矿泉水的良性循环与永续利用。经

对已发现的天然矿泉点进行多年监测,长白山矿泉水中所含细菌、大肠杆菌总数基本为零,挥发酚、氰化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4、吉林长白山矿泉水天然、纯净、无污染、偏硅酸含量高、有害物质极低或未检出、矿泉水形成年龄为50年左右,各项指标符合德国和欧盟矿泉水标准,并与产于阿尔卑斯山的世界著名品牌伏维克矿泉水水源极为相近,甚至某些指标优于世界著名品牌依云矿泉水。 二、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

(一) 是发展我国矿泉饮品业、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的需要 1、国外矿泉水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天然、安全、营养、健康”是发达国家水饮品消费的时尚。天然矿泉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饮品,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矿泉水产业在发达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如下特点:

(1)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外矿泉水开发历史较长,发展速度也较快,平均年增长率10%,远远超过各国工业增长率。目前全世界已有大型矿泉水生产企业1万多家,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都在欧洲,产量最大的是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年产量都在4000万吨以上。目前,矿泉水需求量还在迅速增加。亚洲矿泉水产销量以日本、韩国居前,其中日本每年从欧洲进口矿泉水12万吨,进口量年增长率为37%。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因淡水资源贫乏,加之伊斯兰国家禁止饮用含酒精饮料,因而使其对矿泉水的需求量大增。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口在饮用矿泉水,饮用人口呈上升之势。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年人均消费量均超过100升,且还在逐年上升。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人均矿泉水的消费量也呈急剧上升之势。据德国专家的统计,亚洲国家的矿泉水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欧洲。如泰国为70升,中国香港为70升,日本为10升,而中国内陆仅为2-2.5升,相当于德国二战结束时的水平。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矿泉水生产规模集约化。总部设在瑞士的雀巢公司,年产矿泉水1640万吨,占欧洲的60%,占世界的15%,世界排行第一。总部设在法国的Danone(达能)公司,矿泉水年产量占世界的10.8%,世界排行第二。德国近年来将全国235家矿泉水企业采取联合或兼并,2000年矿泉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营业额达50多亿马克。比利时拥有28家矿泉水厂,其中6大企业占据了全国80%的生产量。西班牙有20家著名矿泉水企业,其中13家大厂占据全国矿泉水市场总量的90%。 2、国内矿泉水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矿泉水开发、生产方面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过程。目前,我国矿泉水生产企业约1100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饮品与保健作用。矿泉水产量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幅度增长,据粗略估算,1990年全国矿泉水年产量仅为15万吨,2000年已增至年产300多万吨,上翻20倍。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矿泉水市场总增量在400万吨以上,饮用天然矿泉水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国际市场平均增长率,预测可达12%左右。按此比例推算,到2005年,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人均消费量应为4.4升,消费总量将达到700万吨/年;2010年应达到7.8升左右,消费总量将达到1100万吨/年;2015年人均消费量应达到13.7升,消费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

目前,农夫山泉、娃哈哈等一批国内名牌矿泉水企业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国外矿泉饮品企业也纷纷进入我国,抢占中国市场。随着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饮水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天然矿泉水必将得到快速发展。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矿泉水行业将走向企业联合或兼并和规模化生产之路,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将通过优胜劣汰而逐渐减少。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产销能力大的名牌天然矿泉水将主宰我国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矿泉水产品的销售必将跨出国门,这是我国矿泉水产业发

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矿泉水消费市场将有巨大潜力。 (二) 是吉林省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实施第二次创业、实现生态省建设的需要

根据国土资源部门多年来的勘察成果,截至2003年年末,吉林省已勘察评价并通过技术鉴定的矿泉水产地323处,总允许开采量达到31.1万m3/d,位居全国之首。尤其是长白山地区是国内外少有的矿泉水集中分布区,现有矿泉水产地157处,占全省的48.6%,总允许开采量22.8万m3/d,占全省总量的73.4%。吉林省矿泉水可以同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德国的哈尔茨山等国外知名品牌矿泉水相媲美。据权威部门按现行市场价格粗略估算(每吨源水可生产600ml、24瓶一箱的瓶装矿泉水48箱和每吨水生产5加伦桶装矿泉水38桶,取二者均值,每吨源水的价值按700元估算),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潜在价值每年可达400亿元。目前,吉林省矿泉水年产量在60万吨左右,这样计算来看,真正被开发利用的还不到总允许开采量的1%。因此说,吉林省矿泉饮品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必将成为吉林省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吉林省要想充分利用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优惠政策之机、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生态省建设、使吉林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需加大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

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保护现状

为实现矿泉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了对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的工作,在矿泉水保护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践表明,以下两点是矿泉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1)企业保护。开发企业对其所开发的水源周边环境进行局部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这也是开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2)划定保护区。对集中分布的矿泉水水源划定保护区进行保护,此项措施更为有效。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全国第一家矿泉水水源保护区,靖宇矿泉水源保护区正式成立,此举在矿泉水保护工作中,吉林省率先走在全国前列,开创矿泉水保护工作的先河。保护区建立几年来,本着“科学规划、重在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原则,加强了对423.25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矿泉群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制定了移民搬迁规划,严禁在区内开荒及破坏地层、森林植被和限制放牧等活动;落实保护区防火、森林管护、污染源控制等包保责任;建立水源监测站,对矿泉水实施动态监测;出台保护区管理条例;制定矿泉水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基本上杜绝了矿泉群及其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矿泉水保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吉林省政府将在数年内对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地逐步建立9处矿泉水水源保护区,从而形成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保护的基本格局。

2、资源保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泉水水源保护工作薄弱,水源水质受到污染威胁。

矿泉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对开发来说是一项超前工作,可以说,水源是矿泉水产业的命脉和利润来源,保护水源和对水源进行有效管理是第一位的。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保护措施的落实均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开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新上建设项目产生污染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根据国土资源部门历年来对全省矿泉水源水质统检的结果表明,全省有很多矿泉水水源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水质发生改变而不能作为矿泉水开发利用,而且这种污染源短期内是很难治理的。大部分未开发的矿泉水产地的资源保护问题目前尚未列入日程,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尤其是长白山地区,一旦遭受污染,将失去资源优势。因此,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而严峻的形势。

(2)地质勘查等基础工作投入不足、研究程度较低。已有的基础地质工作薄弱,资料老化,已不能适应矿泉水勘查评价对基础地质资料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区域性的矿泉水勘查工作投入不足,而社会资金或企业的投资勘查均为局部范围或单泉、单井的勘查评价。尤其是对可能存在的含锌、含碘、含锂等特殊稀有类型的矿泉水无力进行专项勘查。因此,急需开展新一轮的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和详查工作,对重点地段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投入专门性的深入勘查研究,从而全面提高矿泉水勘查成果水平。 (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吉林省共有矿泉水开发企业近70家,企业规模以小型生产企业居多,主要分布在白山、延边、长春市和吉林市等地区。矿泉水年产量在60万吨左右,开发矿泉水产地数仅占已评价矿泉水产地的26%,开发的资源量占允许开采量的比例和资源实际开采量占可开采资源总量的比例都很小,开发程度较低,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两年来,吉林省矿泉水产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长白山地区,继农夫山泉投资4.7亿元人民币在靖宇建设年产30万吨矿泉饮品基地后,娃哈哈又续资2100万扩建靖宇原有生产线,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矿泉饮品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建设年产10万吨矿泉水生产线,日本德亚株式会社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在靖宇兴建年产9万吨矿泉水生产线,临江润龙年产9万吨矿泉水厂、安图二道白河长白山泉水厂等,带动了全省矿泉水企业的迅速发展。2004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靖宇、抚松、安图三个大型矿泉水产业基地。同时,在靖宇“中国矿泉城”的基础上,2004年,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又将整个白山市命名为“国际矿泉城”。从而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开发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今后矿泉水开发工作中,力争将吉林省建设成国际知名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基地。

2 、制约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1)对高品质的天然优质矿泉水宣传不够。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多为含锶和偏硅酸型矿泉水,从色、味、口感方面很难与普通饮用水相区别。由于宣传不够,在消费者心中,天然矿泉水与一般饮用水一样,没有显现出长白山矿泉水的高品质特性,更没有体现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无污染、纯天然这一最大特点。

(2)有品牌而无名牌。长白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而驰名中外,但目前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称得上品牌企业的仅有几家,出现了有品牌没名牌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长白山”这一无形资产,忽视了长白山优良的生态特色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没有靠长白山的知名度和长白山良好的生态资源特点进行市场运作。

(3)开发与保护不能并重。目前长白山地区很多矿泉水企业生产能力低、企业规模小,这类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出现了盲目的破坏性的开采现象,从而严重的增大了资源的保护成本,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使矿泉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