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图表题答题指南与巩固练习·上海 下载本文

高考(上海卷)材料分析图表题答题指南与巩固练习

图表分析说明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头语、图表(常见的形式有表格式、坐标式、饼图式等) 、表注”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由两个到三个问题: 第一问往往要求总结出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即回答“是什么?” 第二问要求谈谈对表格反映的现象的认识。即回答“为什么?” 第三问要求答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回答“怎么样?”

图表题涉及的材料内容主要是经济常识。将经济热点问题与课本中经济常识相结合,已成为图表分析说明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类题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经济原理,通过数字或图形的变化来反映事物的特点、数量及其变化发展,从而考查应试者理解比较分析、判断、综合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图表题最大的特征就是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揭示事物之间的差距,然后去探讨发展变化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确解答图表类分析说明题,必须要有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转化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以2004年上海市政治高考题为例题,简要分析解答图表分析说明应注意的问题。 图一 近年来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1)图一、图二分别发现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图一、图二所发现的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3)请谈谈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外资?

要做好此类图表题,首先要审清图表中包含的信息。(1)一要审表头语,表头的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划定了材料分析的方向,有助于我们回答”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问题。(2)二要审读图表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相关数据发现妄图发现变化发现差距,最后得到出结论。(3)得出的结论要注意定量与定性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若图表中有表注,还要审读这些注释,因为注释往往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要做好此类图表题,其次要审清问题。图表分析说明题中的各问题往往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

一般而言,回答第一问“是什么?”时,只需对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回答出是什么现象或问题即可,不必展开阐述。

回答扩展性的第二问“为什么?”时,要将第一问中已经归纳出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论点,把论点与图表材料结合起来,运用演译推理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分析论证。

回答发散性的第三问“怎么样?”时,应抓住试题主线,紧紧围绕试题中心论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考虑。 第一种问题是问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解答的思路与方法是: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把比较对象发生的变化写出来,同时不能忘了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

例如:2004年的高考题(1)图一表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初级产品等其它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减少。图二表明,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国有企业和其它性质的企业。

第二种问题是两个图表之间的联系或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解答的思路与方法是:要联系教材内容,找到能说明答题范围的理论,答案可能分散在各课中。

例如:2004年的高考题(2)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国家竞争力。

第三种问题是开放性的,请你结合图表谈谈看法。解答的思路与方法是:这一问要求回答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或意义,它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图表题答案的开放性、多元性特点。虽然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选择,但还是要以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联系题目材料、时政专题进行回答。

例如:2004年的高考题(3)利用外资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确保中外双方的合法利益。应加强对外资的

1

引导,鼓励其投向高新技术等产业和中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 如果回答出: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以加分。

小结:在今年的复习(特别是经济常识)中,同学们一定要增强数据、图表意识,首先,要看看所做过的练习题上前前后后出现的数据、图表题目,明白它们主要是说明什么问题。其次,要加强知识储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闭幕的上海两会、即将开幕的上海两会等,懂得党和国家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主张。

巩固练习

1、材料一:(图表)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2007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334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5%左右(国家规划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6年上涨1.5%,2007年1至11月累计上涨4.6%。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突出的问题是什么?(4分)

(3)请运用经济常识“宏观调控手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来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9分)

答:(1)材料一反映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五年增长,而且后四年呈现二位数的高增长。 (2)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偏快,物价指数上涨过快。(4分)

(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4分)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使储户因为利息的增加而多存钱,从而使手中用于购买商品的现金减少;企业则会因贷款成本提高而减少向银行贷款;这样,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总量会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使经济“降温”的宏观调控的目的。(5分)

2、表1: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情况 时间 GDP总量(亿元) GDP比上年增长(%) 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 表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情况 2

2003年 135823 10.0 14.2 2004年 159878 10.0 20.32 15.5 2005年 182321 9.9 22.24 10.3 2006年 209407 10.7 24.6 9.3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17.49 “十五”期间增加1亿元GDP需要固定资产投资 4.99倍 每万元GDP耗水量是国际水平 5倍 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 3倍 单位工业产业废气物排放比发达国家高 10多倍 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法国 1/18、1/16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1和表2之间是何经济联系?

(3)按照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结合生活实际,请你提2至3个节能降耗的金点子。

答 (1)表1反映了2003年至2006年我国GDP和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除2006年外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表2反映我国单位的能源消费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属于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2)表1中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表2中的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来实现的;是靠表2中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支撑的;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表2中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为了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如:养成在家随手关灯的好习惯,节约电耗、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稍稍改变出行方式,改步行骑自行车替代驾车,可节约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3、材料一: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国际上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下面两张图表是2007年1—11月我国物价指数变动的情况 图表一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食品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月价格指数为10012011511010510095901234567891011月食品全国

图表二:

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上年同月价格指数为10011010810610410210098月城市农村1113579

3

材料二: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重点农产品的供给;对低保对象,通过财政拨款,根据价格总水平上涨情况适当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对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的补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第10次上调准备金率,减少市场上货币流通量。 (1)图表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图表一与图表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请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 (1)图表一反映了2007年我国CPI和食品价格指数总体呈上涨趋势,食品价格指数涨幅高于CPI涨幅。 图表二反映了2007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CPI总体都呈上涨趋势,农村的CPI涨幅高于城市CPI涨幅。(4分) (2)今年食品物价高幅上涨是导致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与城市相比,农村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比重较大(农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市),而食品物价指数涨幅远远高于CPI涨幅,因此,农村CPI高于城市CPI。(4分)

(3)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这有助于社会经济平衡发展(防止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严重失衡),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7分)

4、材料一:

07年1到11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8.00%7.00%6.50%6.00%5.00%4.00%3.00%2.00%1.00%0.00345678910112.20%3.30%2.70%3.00%3.40%4.40%CPI5.60%6.20%6.50%6.90%注: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CPI维持在3%左右的变动属于正常波动,4%以上至5%左右为温和上涨,6%-10%为较严重上涨,而10%以上则为恶性通货膨胀。

材料二: 2007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情况 时间 1月 2月 10 0.5 4月 10.5 0.5 5月 11 0.5 6月 11.5 0.5 8月 12 0.5 9月 12.5 0.5 10月 13 0.5 11月 13.5 0.5 12月 14.5 1 调整后(%) 9.5 调整幅度(%) 0.5 注: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蓝皮书》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主要指银行有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如这些多余的资金都投资于经济,就会导致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