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探究与演练(一)学案 下载本文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专题探究与演练(一)

1 构体系 理线索

2 新选考 新命题 [热考视角演练]

视角一 家国情怀——宗法制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精要点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血缘纽带、宗法观念、家和万事兴、家国同构等观念,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直至今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观念、习俗中仍有体现。

[演练1] (2018·嘉兴3月测试)“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B.宗法制度 D.选官制度

解析 西周分封制度是如何进行政治权力分配的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注重家族成员伦理关系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的伦理观念吻合,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无关,故C

1

项错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奉养父母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维护国家统一

[精要点拨]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亦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

[演练2]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愿望

解析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指人民避免了战国时期的诸侯战乱,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故选D项。 答案 D

视角三 时政热点——国家监察、公平公正

[精要点拨] 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

[演练3] (2018·温州3月测试)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宰相刘沆因范师道(侍御史)、赵抃(殿中侍御史)“尝攻其短,阴上书出之”。范师道、赵抃被罢台职以后,御史中丞张昪抗议说:“天子耳目之官,进退用舍必由陛下,奈何以宰相怒斥之?愿明曲直以正名分。”宰相刘沆“亦力诋台官朋党”。张昪怒不可遏,“益论辩不已,凡上十七章,沆知不胜,乃请以本官兼一学士守南京”。十二月,刘沆罢相知应天府。据此可知( )

①宰相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基本被剥夺 ②御史中丞一定程度上监督宰相规范执政 ③御史中丞的设立是为了分散宰相权力 ④御史中丞及属下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宰相刘沆因范师道……‘尝攻其短,阴上书出之’”表明宰相有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故①错误;依据材料中“御史中丞张昪抗议”的信息可知,故②正确;御史中丞不仅仅是针对宰相监察,还监察百官,故③错误;御史中丞及属下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

符合史实,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视角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精要点拨]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对现存史料的整理、辨析,去伪存真,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演练4] (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后汉书·献帝纪》中记载:曹操“自为丞相”;曹操“自立为献公,加九锡”;“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而《三国志·魏记》中记载:“汉罢三公,置丞相,以公(指曹操)为丞相”;“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这说明( ) A.两则都属于一手史料,因此都可以作为论据加以引用 B.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D.受作者立场的局限,历史记载与历史事实间存在一定背离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两则史料对曹魏代汉的记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加以考证而不是直接作为论据引用,故A项错误;历史的书写需要客观记录而不是想象,故B项错误;历史学既追求客观公正,也需要历史细节,故C项错误;《后汉书·献帝纪》对曹魏持否定态度,而《三国志·魏记》则对曹魏持肯定态度,这说明受作者立场的局限,历史记载与历史事实间存在一定背离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选考对接突破]

考法1 史料考查秦疆域的拓展

【例1】 “使蒙恬渡河取斑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这一事件最有可能记载于下列哪部历史文献( ) A.《汉书·武帝纪》 C.《战国策·秦》

B.《春秋·召公》 D.《史记·秦始皇本纪》

[方法突破] 抓住史料关键信息,往往就能实现对问题的核心突破。关键信息一“蒙恬”为秦朝名将;信息二“筑亭障以逐戎人”指修长城阻匈奴。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秦朝名将蒙恬北击匈奴的史实,据此可知B、C项时间不符;《武帝纪》记述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A项错误。 答案 D

3

考法2 考查史学常识——历史认识

【例2】 (2018·杭州高三期末)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 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 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 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

[方法突破] 本题为史学常识题。历史事实的记载会因记载者的立场不同或信息来源不同等因素影响而叙述表达不同,历史事实的确认需要科学的考证。

解析 历史事件的争论有助于解决问题,故A项错误;历史争论的解决并不一定非要新的考古发现,故B项错误;根据“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可知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故C项正确;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并没有定论,并非倾向性选择,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法3 考查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例3】 据《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该材料体现了明朝监察机构( )

①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 ②有效地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③代表皇帝履行监察职责 ④采用非常规手段监督官员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方法突破] 逐句对应史料信息是突破数字组合题的有效方法。

解析 从材料“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说明①正确;从“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说明③正确;从“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说明④正确;②错在“有效”,监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答案 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