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字音与字形》专题复习教案 下载本文

《字音与字形》教案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程标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教材分析 :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7—9年级汉字有一定难度,分布散。课后虽有“读一读 写一写”,但不全面、不系统、没分类,复习范围大、面宽、学生掌握的不好,要加强这方面的强化和训练。

3、中招考点:

从各地中招试题看,汉字字音、字形是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2017年中考仍然侧重对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考查。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4、学情分析 :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但缺乏系统性,对考点、题型还不够清晰,复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强化和训练。

二、复习目标:

能说出中招对字音字形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并能运用此方法解答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1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看幻灯片,向同学展示中招对字音字形题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并能独立准确完成检测题。

(四)新课讲解 自学指导:

复习内容:字音、字形试题

复习方法:先独立做,然后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记录。 复习时间:15分钟

复习要求:分析下列字音字形试题,归纳并向全班学生展示中招对字词考查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

试题例析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 针灸/脍炙 人口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C、给力/供给 呼吁/长吁 短叹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D、斗争/挣脱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汉字读音的能力。从涉及的内容看都是我们熟悉的,常见的字词,都出自文本,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侧重形近字、多音字、音近字等模糊易误读的字的字音。采用的是“每对读音都不同”项的考查方式,只要一项中有一对读音相同即可排除。A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pì/bì,mú/mú,chā/cī;B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kuì/kuì,jiǔ/zhì, jiǎo/jiāo;C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gěi/jǐ, yù/xū,jǐ/jì;D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zhēng/ zhèng,chún/zhūn,jīn/jīn。

2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边塞/塞责 应和/随声附和 自吹自擂/擂鼓助威 B、嫉妒/疾病 高亢/引吭高歌 持之以恒/恃强凌弱 C、果脯/胸脯 提防/提心吊胆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D、沧桑/悲怆 榜样/依山傍水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解析:A中的后两对都相同分别读“h蔓léi”;B项的第一对就相同都读“jí”;D项中的第三对都读“yí”;C项的每对声母都明显不同 fǔ/pú、dī/tí、ài/yì,所以选C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题中涉及的主要是同音误写、形近误写、意思拿不准导致字形难区分。所以辨析字形除字形分析法外,还应本着“字不离词”的原则,把字放在具体的词语中以义断形。 A项中“默守成规”的“默”应为“墨”,C项中“震摄力”的“摄”应为“慑”,D项中“家俱”的“俱”应为“具”,“凭心而论”的“凭”应为“平”。

答案:B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奥秘 分水岭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

3

B、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震憾 管弦乐 老生常谈 枕戈待旦 D、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解析:A项中的“步步为赢”应为“步步为营”本义为“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步步为赢”意思就说不通。B项中的“循规蹈距”本义是: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如果写成“距”是“距离”就成了笑话;C项中的“憾”也是这个毛病,应为“撼”摇撼要用“手”。

答案:D 要点归纳: 一、命题规律

字音字形题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近年来中考对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是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识字考查热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3000个常用汉字,并要求考生掌握拼音基础知识,特别是拼音规则。写字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书写。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字词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二、复习策略

要加强对形近字、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的比较积累,强化记忆。 三、备考字音字形的“要领” (一)、辨析字音的方法 1、避免因习惯而错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