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二.判断题

( √ )1.精基准是零件精加工中所用基准 ( √ )2.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 √ )3.粗基准是零件粗加工中所用基准。

( √ )4.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 X )5.在制订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规程时,应采取工序分散原则。 (√ )6.工序尺寸常按“入体”原则标注

( X )7.毛坯尺寸的制造公差也常按“入体”原则标注 (√ ) 8.大批大量生产中应采用高精度毛坯

( √)9.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不同的 ( X )10.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只需一次装夹 ( X )11.单件小批量生产宜选用工序分散原则

( X )12.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同一设备最低加工成本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 √)13.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14.一个尺寸链中必然有增环

(√ )15.试切法和划线法一般只限于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 (√ )16.预备热处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 X )17.渗碳、淬火工序安排在精加工之后。 ( √ )18.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允许的

( X )19.当工件完成定位与夹紧后,则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 ( X )20.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耐磨

( X )21.降低表面粗糙度只是为了减小对摩擦控制的磨损和提高零件的耐蚀性

( X )22.不同的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有不同的影响,当原始误差的方向与刀尖和工件接触点的切线方

向一致时,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

( X )23.工艺系统刚度kxt定义为:工件和刀具的法向切削分力Fy与在Fy作用下,工艺系统在该方

向上的相对位移的比值。

( √ ) 24..误差复映是出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25.零件的表面层金属发生冷硬现象后,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

( X ) 26.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正比。 ( X )27.传动链误差只取决于传动链中各元件的制造误差 ( X )28.表面冷作硬化程度越大越耐磨。

( X )29.用弹变原理实现定心夹紧的机构较等速移动原理实现定心夹紧的精度低。 ( √)30.斜锲夹紧的自锁条件是:锲角应小于两接面摩擦角之和。 (√ )31.斜楔夹紧能改力的方向 ( √ )32.辅助支承不限制工件自由度

( X )33.浮动支承和工件多点接触,限制工件多个自由度

( √ )34.车床夹具应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与机床的主轴回转中心线保持严格的位置关系

1

( X )3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定位元件,以提高加工部位刚性 (√ )36.多点联动夹紧机构中必须有浮动元件

(√ )37.孔的尺寸精度和孔距精度越高,钻套高度应取大些 (√ )38.在一道工序中要完成孔的钻、扩、铰时,应选用可换钻套 ( X )36.箱体零件最常用的材料为型材。 ( √ )37.铜、铅等有色金属不宜磨削

( X )38.用镗模法加工箱体孔系时,镗杆与主轴是浮动联连,故机床精度对孔系精度影响很大。 ( X )39.高精度的零件一定能装配出高精度的机器。

( X )40.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一个相关零件有时可有两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 ( √ )41.只要装配得当,精度不高的零件也能装配出精度很高的机器。

( X )42.调整装配法与修配法原理相同,也是用机械加工方法修配某个有关零件尺寸以获得装配精

度的方法

( X )43.尺寸链中的协调环不能是公共环,其公差和分布应取经济加工精度并按“入体”原则标注 ( X )44.与单件加工修配法比较,合并加工修配法组成环数减少了,但各组成环公差扩大了,修配工

作量加大了。

三.向选择题

1.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 B 。

A.产品品种单一 B.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数个 C.经常重复生产 D.各工作地的加工对象一般不变

2.在车床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加工另一端,这应是 D A.两个工序 B.两个工步 C. 两个工位 D. 两次装夹 3.选择精基准时,采用 D 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A.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4.选择精基准时,采用 C 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两加工表面 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A.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5.工序集中的优点是减少 C 的辅助时间。 A.测量工件 B.调整刀具 C.安装工件 6. D 是一种定位不足而影响加工精度的现象。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7.制定工艺规程的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 C A.装配图 B.工序图 C.零件图 8.零件机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是 A 。

A.先基准表面,后其它表面 B.先次要表面,后主要表面 C.先精加工,后粗加工 D.先孔,后平面 9.尺寸链其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 B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大可小

10.在同一台钻床上对工件上的孔进行钻一扩一铰,应划分为 B

2

A.三次走刀 B.三个工步 C.三个工位 D.一个复合工步 11.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如壳体)易选用 A A.铸件 B.锻件 C.型材 D.焊件

12.粗基准选择时,若要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择 B A.余量小的表面 B.该重要表面 C.半精加工之后 D.任意 13.零件氮化处理前必须安排的热处理是 B

A.正火 B.调质 C.表面淬火 D.渗碳淬火 14.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 C A.正火 B.调质 C.时效 D.表面热处理 15.轴类零件的半精加工应安排在 C 之后。 A.淬火 B.回火 C.调质

16.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是 D A 拉削 B 磨削 C 铣削 D 车削 17.对不经淬火直径较小孔的精加工,应采用 C 。 A.磨削 B.镗削 C.铰削 D.钻削 18.φ60H6铝合金箱体孔的加工方案可以是 D

A.钻—扩—粗铰—精铰 B.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C.钻—扩—拉 D.粗镗—半精镗—精镗—精细镗 19.浮动镗孔无法提高孔的 D

A.表面质量 B.尺寸精度 C.形状精度 D.位置精度 20.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是 D A.拉削 B.磨削 C.铣削 D.车削 21. C 是自为基准的加工

A.钻孔 B.镗孔 C.铰孔 D.磨孔

22.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

均匀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 B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 23. B 是指在保证加工要求的条件下,仅限制了工件的部分自由度。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24.在下列基本夹紧机构中, B 的自锁条件最好

A.斜楔夹紧机构 B.螺旋夹紧机构 C.偏心夹紧机构 25.工件在长V型块上定位时,可限制工件 A 个自由度。 A.4 B.3 C.5 D.6 26.在设计 A 夹具时,必须考虑平衡问题。 A.车床 B.铣床 C.钻床 D.刨床

27.箱体类工件常以一面二孔定位,相应的定位元件是 C 。 A.一个平面,二个短圆柱销 B.一个平面,二个长圆柱销 C.一个平面,一个短圆柱销、一个短削边销

3

D.一个平面,一个长圆柱销、一个短圆柱销

28.加工小型工件分布在不同表面上的孔宜采用 C

A.固定式钻模 B.回转式钻模 C.翻转式钻模 D.盖板式钻模 29.为增加视图的直观性,夹具总图的比例最好用 A A. 1:1 B. 1:2 C. 2:1 D. 1:5 30.加工孔可以获得较高位置精度的钻模板型式是 D

A. 悬挂式 B.链接式 C.分离式 D. 固定式 31.在夹具图上画工件轮廓时,应采用 C

A.点划线 B.虚线 C.双点化线 D.细实线

32.车床床身导轨的直线度、平行度以及刀架溜板移动方向与主轴轴线的平行

度属于机床的 B

A.定位精度 B.几何精度 C.传动精度 D.加工精度

33.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如果这时无冷却液,则造成 B 。 A.淬火烧伤 B.退火烧伤 C.回火烧伤 34.磨削时磨削热传给较多的是 A

A.工件 B.砂轮 C.切屑 D.空气

35.为减小零件加工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应使切削速度 C A.减小 B.中速 C.增大 D.保持不变 36.制造误差不直接影响加工精度的刀具是 A

A.外圆车刀 B.成型车刀 C.钻头 D.拉刀 37.在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将传给 C 。 A.砂轮 B.机床 C.工件 D.磨屑 38.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 A 的结果。

A.残余应力作用 B..氧化 C..材料成分不匀 D.产生回火 39.磨削床身导轨面时,由于切削热的影响(不考虑其它因素),会使加工后床

身导轨面呈 A 误差。

A.中凹 B.中凸 C.不确定中凹还是中凸

40.磨削外圆时, A 增加,既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又使表面烧伤明显。 A.磨削深度ap B.工件纵向进给量f C.磨削速度vs D.工件速度vw 41.大批、大量生产的装配工艺方法,大多是 A 。

A.按互换法装配 B.合并加工修配为主 C.以修配法为主 D.以调整法为主

42.大批大量生产、环数少、装配精度很高的用 A 法装配。 A. 选配法 B. 完全互换 C. 大数互换 D. 修配法 43.装配精度不太高,组成环数目多,生产节奏不严格,大批量生产时 用 B 法装配

A.完全互换 B.大数互换 C.分组互换 D.修配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