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卢飞宏
作者简介
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男,汉族,1966 年出生,大学文化,山东省日照市人,现在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文圣拳推广中心主任,国际功夫联合会会员,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文圣拳》武学著作作者(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试析文圣拳的文场与武场》作者 (《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第10期),《文圣拳之歌》词曲作者《武魂》杂志 2013 年第 11 期)。《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三万五千余字,《中华武术会刊》(2014年专刊)、《武魂》杂志(2014年 期连载)。文圣拳武学研究工作开启了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研究的大门,促进了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的建立,对文圣拳武学研究和推动文圣拳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
卢飞宏
文圣拳,亦称文圣功、五手、五步架、长寿拳、杜家拳、五步神拳、离卦拳等,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武学文化丰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民间宗教八卦教的内传功法,是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集大成者。文圣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民间宗教武学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古老哲学文化内涵,全面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文圣拳是健身、养身、修身、防身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道德教化、开悟智慧、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文圣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武学
2
文化,饱经沧桑的历史经历,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奠定了其在中华武林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传统武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圣拳是中华民族民间宗教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传统武学宝库中的传世经典,有夺天地造化之功,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拳理深奥,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堪称“中华武学之魂”,该拳法于2009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圣拳在中华武林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其武学思想在中华武学中有广泛的代表性,它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兵、医等传统文化的熏陶, 将“道修真、释参悟、儒修身”寓于一体,博采众家武术之长,是由道家静坐修炼养生之法与古代沙场征战中大刀、大枪、硬弓等架式和实战技法相结合的优秀拳法,也是过去武举考试的功夫,它以养生健身强身、修身养性为主,同时具有极强的实战威力。文圣拳内外兼修,性命双修,由文场和武场组成,文功和武功合一,文武功法各有完整独立的修炼体系,是一部养生与实战有机结合的武功之大乘功法。文圣拳在发展中充分地借鉴和吸收了其它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儒释道”思想与武术文化的融汇贯通及丰富的兵法战术为底蕴,以武术独特的理、法、术、功为根本,经过修炼而形成的一门绚丽多彩的武学艺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圣拳武学文化,在
3
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凝聚了历代先师前辈和无数武术先贤们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性格中的坚硬的内核,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文圣拳是中华武林中的一门内家拳法,同时又兼有外家拳法之长,功法兼有并优于华佗《五禽戏》、古老《八段锦》和少林《易筋经》,以及达摩《洗髓经》等传统功法养生之特点,将实战技击涵义寓于拳架之中,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大道至简;它与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天文、兵学、美学、力学、医学、养生学、心理学、仿生学,史学、星象、历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集中体现了冷兵器时代的技击技术和军事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文化、医学理论、人体科学、哲学艺术、武学国术、天文地理、技击养生、修行养性、道德伦理等学科文化的凝结和浓缩。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蕴育了文圣拳的成长与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文圣拳作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主要代表,在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圣拳起源于泰山、黄河流域,发展于运河两岸,渊源流长的泰山文化、黄河文化以及在民间生命力强大的武术文化和民间宗教文化对文圣拳武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位于山东西南部的济宁、菏泽、聊城一带,是始祖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的交汇地,多元化、多样性、包容性的中华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