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 下载本文

目 录

《观沧海》……………………………………………………………1 《次北固山下》………………………………………………………2 《钱塘湖春行》………………………………………………………3 《天净沙〃秋思》……………………………………………………4 《闻王昌龄》…………………………………………………………5 《夜雨寄北》…………………………………………………………5 《浣溪沙》……………………………………………………………6 《泊秦淮》……………………………………………………………7 《望岳》………………………………………………………………7 《春望》………………………………………………………………8 《使至塞上》…………………………………………………………9 《游山西村》…………………………………………………………10 《行路难》……………………………………………………………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 《饮酒》………………………………………………………………13 《送杜少府》…………………………………………………………13 《早春呈水部》………………………………………………………14 《赤壁》………………………………………………………………14 《过零丁洋》…………………………………………………………15 《乙亥杂诗》…………………………………………………………16 《山坡羊〃潼关怀古》………………………………………………16 《登飞来峰》…………………………………………………………17 《无题》………………………………………………………………17 《相见欢》……………………………………………………………17

一、观沧海 曹操 P62 主旨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动静结合

②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铺垫。

2、请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或思想内容或主旨)

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辽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3、这是一首抒情写景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4、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5、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体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一位胸襟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6、《观沧海》中利用奇特想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中描写树木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8、《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0、《观沧海》中详写诗人所见的句子是: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是叙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P63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两岸距离愈显阔大。

4、请从写法、修辞、炼字等高度对本诗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进行赏析。

①哲理高度: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②修辞高度: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③炼字高度:“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④情感高度: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述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2

9、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展示的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

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阔”“悬”传神地写出江面上舟顺风和、波平浪静、大江直流的开阔景象。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1、从诗歌体裁来看,这首诗是律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请你说说“争”“啄”二字表达的效果。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3、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并任选两个加以分析)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几处”“渐”

“水面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乎与岸平的情景。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4、这首诗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主题)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或2题答案)

这两句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与“啄”两个极有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6、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对钱塘湖的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7、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