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喷厚60-80mm,喷拱时一次喷厚30-40 mm,间歇时间15-30min.

2、喷射质量:

喷射前必须清洗岩帮、清理浮矸,喷射均匀,无裂隙,无“穿裙”、“赤脚”。

第三节 运输方式

1、主要运输方式

根据矿井规模、井筒提升方式、井田开拓部署和目前国内同类矿井井下煤炭运输技术装备发展情况,结合该矿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较高、煤炭运量大且集中,开拓大巷基本沿煤层布置的特点,设计提出胶带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

2、井下辅助运输方式 1)材料设备运输

由于该矿井下巷道均沿煤层布置,矿井矸石量很小,设计井下矸石不出井,用于充填井下无用巷道,掘进工作面主要支护消耗量为料石和梯形铁棚,支护材料消耗量较少。鉴于本矿井辅助运输量不大,且大巷均沿煤层呈直线型布置,考虑矿井大巷辅助运输采用SQ-1200/75型连续牵引绞车运输。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投产时在辅助轨道大巷(长度860m)采用SQ-1200/75型连续牵引绞车运输;由于前期轨道大巷长度仅280m,暂采用JD-25型调度绞车运输,待轨道大巷运输距离超过400m后再将调度绞车更换为连续牵引绞车运输。

2)人员通行路径

人员:行人斜井(步行)—→+1111m水平井底车场—→辅助轨道大巷(架空乘人器)—→轨道大巷(步行)—→轨道下山(步行)

—→运输、回风顺槽(步行)—→回采工作面

该矿井下辅助轨道大巷为轨道运料与猴车运人共用,猴车采用活动吊椅(即活杆),乘人时挂下,运料时摘下,本巷道运人与运料分时段运行。

3、矿车

由于该矿属改扩建矿井,矿井已有1t系列固定矿车、材料车和部分平板车。根据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需要,只需新增运送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的14.5t平板车和部分1.5t平板车。采掘工作面材料设备、采用现有的1.0t固定箱式矿车运输。管道、坑木和小型设备等采用现有1t材料车和平板车运输。普通设备、皮带架采用1.5t平板车运输,液压支架、综掘机、采煤机等大型设备采用14.5t平板车运输。

4、主要运输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

矿井初期主要开拓巷道为主副斜井间辅助轨道巷,胶带、轨道、回风大巷;胶带、轨道和回风下山;上仓胶带巷。

辅助轨道大巷: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巷道净宽为3.8m,墙高为1.4m,净断面为10.69m2,掘进断面为13.76m2。其中岩巷445m,煤巷400m。

胶带、轨道、回风大巷:三条大巷均沿2号煤层布置,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巷道净宽为3.8m,墙高为1.5m,净断面为11.4m2,掘进断面为14.44m2。

胶带上仓巷、胶带下山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巷道净宽为3.0m,墙高为1.6m,净断面为7.43m2,掘进断面为10.35m2。其中胶带上仓巷为岩巷,胶带下上沿2号煤层布置,

轨道下山;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巷道净宽为3.5m,墙高为1.5m,净断面为10.06m2,掘进断面为12.99m2。

回风下山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巷道净宽为3.8m,墙高为1.5m,净断面为11.37m2,掘进断面为14.44m2。

当地质条件不好时,矿方根据具体条件加强支护。主斜井检修下料时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

第五章 施工辅助系统

第一节 提升系统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装备深槽型钢绳芯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提升原煤。副斜井现有JTP-1.2型单滚筒提升绞车,滚筒直径1200m,最大静张力30KN,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配用YR250M2-8型号电机,转速721r/min,功率55kW。该提升绞车安装有工作闸和保险闸,深度指示器、过卷装置等保护装置,担负全矿井除液压支架等大件以外的其它全部辅助提升任务。

第二节 通风及监控系统

根据井田开拓部署及采区巷道布置,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机械负压通风。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将现主立井改为回风立井,将原回风斜井改为进风斜井。

井下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由局部扇风机供给。

风井安装有FBCZD-8-№22(B)、n=740r/min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每台风机配套YBF,8极,10kV,23185kW型矿用隔爆电动机。矿井总进风量2743m3/min,总回风量29.3m3/min。

矿井安装有KJF2000N安全监控系统和风机在线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并实现了市、县、矿联网,人员定位产量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第三节 采区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