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应期。此波间隔与绝对不应期之差即为相对不应期。

(3) 继续减小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刚刚完全消失,此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4) 重复步骤1-3至少三次。

(5) 计算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均值(Mean)及标准误(SEM)。 五、实验结果

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图1.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的阈电位(当前刺激强度为0.16V)

图2.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的最大幅度2.28mV(当前刺激强度为0.70V) 表1.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刺激强度(V) CAP(mV) 0.91 0.84 0.77 0.70 0.63 0.56 2.080 2.070 2.040 2.280 2.080 2.013 实验次数 7 8 9 10 11 12

刺激强度(V) CAP(mV) 0.49 0.42 0.35 0.28 0.21 0.14 2.030 1.842 1.720 1.200 0.570 0.000

根据上表可绘制下图,曲线图能更加直观的显示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随刺激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图3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曲线图 11

由以上图表可知,当刺激强度为0.16V时,刚好能观察到一个CAP;之后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越来越大;当刺激强度达到0.70V时,CAP达到最大,为2.280mV;继续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就不会增大了,而是略微降低。由此可得在一定范围内,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就不再增大了。

神经干是混合纤维,包含着多种兴奋性不同的神经。阈强度的刺激刚刚可以引起其中一些兴奋性较高的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其余兴奋性较低的纤维陆续产生动作电位。当刺激超过顶强度时,全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会随着刺激的增大而增大,直到产生最大动作电位。

篇三: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

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 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 12

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 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t=0.33ms,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 当刺激端和记录端离得较远时,引导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形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使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准确, 实验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并记录神经干复合

13

动作电位,验证和测量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兴奋未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先引导神经纤维的单向复合动作电位,然后再测量其兴奋性的不应期,

2.神经干不应期与单根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兴奋性的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