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要大力发展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物质流分析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工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农林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大力发展“城市矿山”资源。

因此,本项目属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项目的大力发展正是顺应了我国新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有效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作出有力贡献。

二、顺应我国环保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同样是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改善人类的生产技术和其他技术,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严峻的环境形势得到根本的缓解。

一方面,加强环境战略研究,把握我国环境发展的正确方向。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生产方式,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产业突破,带动环保事业跨越式发展。要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环保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对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中涉及的一些环境工程技术难题开展深入研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攻关,为破解环境保护难题提供技术保障;要加快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和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三、推动废旧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我国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同时,我国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本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废旧资源再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构筑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四、提升金属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迫切需要

目前在报废汽车和电子电器的拆解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报废汽车金属回收利用率低,回收种类少,车架在分割处理采用氧气切割,这种方法能耗高,金属烧损量大。塑料零件由于回收技术低,引起回收成本过高,所以很少回收,而座椅,仪表板座椅等只能当作废料填埋。对轿车的处理水平更低,由于没有车壳除漆、除锈技术,车壳轻薄料不太受钢铁企业欢迎,而造成积压、氧化后使资源浪费严重,固废汽车解体破碎处理中心的先进技术设备,将使这些以往无法利用的废物变成宝贵的资源。如通过报废汽车及固体废物破碎综合利用加工厂加工,利用率可达95%以上,就连5%的废弃物也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墙体),这样利用率达99%。

本项目将建成综合型、规模型,具备国际最先进设备、技术的一级回收再利用基地,真正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为环保循环经济发展增添一份活力。

五、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即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循环经济把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向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确立了新型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渠道,从而突破了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的旧理念,再生资源成为资源循环的新起点,而再生资源产业则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我国的资源供给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重新认识循环经济赋予再生资源新的内涵,以及再生资源产业在资源战略中的地位,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六、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迫切需要

循环经济将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同时强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物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45%、纸制品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废旧物的回收利用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使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七、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八、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29333.00万元,可实现年均利润总额17128.28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13753.91万元,年上缴所得税4282.07万元,年销售税金附加1100.31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22.30%,投资利税率42.10%。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19136.29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进程,从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九、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源能源短缺矛盾与报废汽车中资源闲置浪费状况并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如,我国有色金属的供求关系矛盾突出,但市场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铜、铝等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我国报废汽车中储藏着的大量有色金属资源却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十、报废汽车再生利用已成为循环经济理念的迫切需要

线性经济是自然资源开发——物品生产消费——废弃排放的单向流动,人们高强度地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最后又把废物大量地排放到自然界,形成“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特征;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组成一个“自然资源开发——物品生产、消费或旧物再用——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资源循环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可行性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项目符合“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5、区域性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船舶、废钢铁、废旧木材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范畴,属于鼓励产业范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