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体。(
)
)
)
2. 在土壤中,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物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3. 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
4. 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少。
(
5. 土壤有机质越多越好,肥力越高。(
)
)
)
6. 通气性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7. 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五、简答题
1. 土壤有机质有哪些作用?
2. 土壤生物有何作用?
3. 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
4. 农业生产上常通过哪些方法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
5. 土壤空气与大气成分有哪些差别?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条件的能力。
3.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 土壤腐殖质是指一类经过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酚类和醌类物质聚合由芳环状结构和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多聚体,是性质稳定、新形成的深色高分子化合物。
5.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能力或速率。
二、填空题
1. 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2. 固相(矿物质
有机质) 液相(土壤水分) 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
3. 砂 泥 改善土壤通气性、透水性 保蓄养分、水分
45
4.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和原生动物 5. 腐殖质 85% ~ 90% 6. 矿质化 7. 整体交换
分解 释放
气体扩散
腐殖质化
积累
贮存
8. 砂土、壤土、黏土三、选择题
1.B 2.B 3.A 4.B 5.B
四、判断题
1. ×2.×3.√4.×5.×6.√7.×
五、简答题
1. 答:⑴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⑵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⑶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⑷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的养分代谢;⑸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⑹刺激植物生长。
2. 答:⑴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养分的循环;⑵影响土壤无机物质的转化;⑶固持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⑷通过生物固氮,改善植物氮素营养;⑸可以分解转化农药、激素等在土壤中的残留物质,降解毒性,净化土壤。
3. 答:⑴影响种子萌发;⑵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功能;⑶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⑷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4. 答:⑴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客土掺砂掺黏,改良过砂过黏质地;⑵加强耕作管理,深耕、雨后及时中耕,可消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⑶灌溉结合排水,水分过多时进行排水,水分过少时进行适时灌溉;实行水旱轮作;⑷科学施肥,对通气不良或易淹水土壤,应避免在高温季节大量施用新鲜绿肥和未腐熟有机肥料,以免因这些物质分解耗氧,加重通气不良造成的危害。
5. 答:⑴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大气;⑵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大气;⑶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⑷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的含量远高于大气;⑸土壤空气各成分的浓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内变化很大。
模拟训练二
一、名词解释
1. 吸湿水 2. 膜状水 3. 毛管悬着水 4. 毛管上升水
46
5. 萎蔫系数 6. 田间持水量 7. 土壤墒情
二、填空题
1. 土壤水分形态可分为
、 、 和
和 。
,其中 是植物
吸收利用的主要类型,它又分为
2. 在田间验墒时,既要看
又要看 ,先看干土层 ,再分别 验墒。若干
土层在
左右,而以下墒情为 ,则可播种,并适宜植物生长;若干土层达
以上,且在其下墒情也差,则要尽早采取措施,缓解旱情。 3.
是判断旱地土壤是否需要灌水和确定
和部分
。
的重要依据。
4. 萎蔫系数包括全部 三、选择题
1. 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效水分的形态是
。
A. 毛管水 B. 膜状水
C. 重力水 D. 吸湿水
。
2. 土壤各种水分中,对农作物最为有效的是 A. 膜状水 B. 吸湿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3. 土色为黄色,手感为湿润,可捏成团,落地散碎,手感有湿印和凉爽感觉的土壤墒情 为
。
A. 黄墒 B. 黑墒 C. 干土 D. 灰墒 4. 土壤中易使水肥流失的水分类型是 A. 膜状水 B. 吸湿水 C. 毛管水 D. 5. 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类型是 A. 吸湿水 B. 毛管上升水 C. 毛管悬着水 四、判断题
。
重力水
。
D. 重力水
1. 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萎蔫系数,下限是田间持水量。 ( )
2. 通过分子引力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是作物所不能吸收利用的。 3. 适宜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4. 土壤毛管水的上升,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 5. 一般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壤土
( )
60~ 80%。 ( )
( )
>黏土 >沙土。 (
(
)
)
6. 对土壤进行镇压,有利于保贮土壤中的水分。
7. 土壤通气良好时,根系呼吸作用旺盛,根系吸水能力较弱。 8. 就抗旱能力而言,一般黏土
>壤土 >沙土。 (
) ( )
( )
9. 施肥过大,土壤溶液水势降低,易出现烧苗。
10. 重力水对水生植物来讲为多余的水。
47
11. 毛管水有一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只有当植物接触到土粒时才能被吸收。 12. 有效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
( )
13. 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差即为有效水最大含量,此范围内的水分对作物来说是同
等有效的。 ( )
14. 萎蔫系数就是植物出现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 15. 当田间土壤表面出现积水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 16. 土壤水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无机盐与有机物的稀薄溶液。
( )
五、简答题
1. 如何调节土壤水分?
2. 如何利用手感干湿程度判断土壤黑墒、黄墒和灰墒?
六、计算题
1. 今称得某土壤湿土重
17.2 g ,烘干后 15 g ,土壤密度为 1.2 g/cm 3,耕层厚度为cm,田间持水量为 30%。求:⑴土壤含水量(质量分数);⑵相对含水量;⑶该含水量是
否适于农作物生长,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吸湿水是指由于固体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空气中水汽分子的吸附力而被紧密保持的水分。
2. 膜状水是指土粒靠吸湿水外层剩余的分子引力从液态水中吸附一层极薄的水膜。 3. 毛管悬着水是指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当降水或灌溉后,水分下移,但不能与地下水联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管中的水分。
4. 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随毛管引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5. 萎蔫系数是指当植物因吸不到水分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6. 田间持水量是指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7.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湿度变化的状况。 二、填空题
1.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
2. 表层
下层
厚度
取土 3cm
黄墒 6cm
3. 田间持水量
灌水量
4. 吸湿水 膜状水
4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