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十一中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报告x 下载本文

课堂理念的学习,通过高效课堂操作模式的掌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塑造。广大教师正自觉地逐步地树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的意识,课程观变了,学生观变了,教学观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学方式变了,从而促进了课题组老师专业的迅速成长。在课题研究中,很多老师积极听课,同学科、跨学年进行互听、互评,课中、课后反思明显加强,尤其在评委评课过程中不仅反思自己的课,而且也反思别人的课,注重实践意义,增长见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升理念和素养,因而许多老师说自己的课堂变了。教师通过备课、赛课,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信心,积累了经验,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进步大的老师有:王朝霞、王言颖、杨福明、王宇婷、龚雪、刘若冰、张薇、杨春江、屠欣等。同时通过比赛,让一些老师脱颖而出参加更高级别比赛,在第二届烛光杯教学大赛中,各区每个学科只有一人有资格参赛的激烈竞争下,我校有4位青年教师代表松北区参加市第二届“烛光杯”教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11年12月课题组围绕本课题组织了课题实验的教师自我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题 目 内 容 对课题实施认识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分项统计 A 很有必要 70人占100% 业务能力提高 64人占91.4% 缺乏指导 58人占83% B 还可以 0人 教学观念的转变 60人占85.7% 学生不适应 5人占8.3% C 没有必要 0人 有一定的科研成 8人占11.4% 家长不接受 0人 D 其他 0人 缺乏经费保障 0人 17

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 对自我教学理念的评价 教育科研与自己的工作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70人占100% 落伍了 0人 离自己很远 0人 很重视 64人占91.7% 学习能力提高 70人占100% 还能跟上 23人占33.3% 就在自己身边 70人占100% 比较重视 5人占8.3% 学习态度有所改进 52人占75% 走在了前头 46人占66.7% 可有可无 0人 不太重视 0人 更喜欢学习 46人占67% 无可奉告 0人 不太了解 0人 从这份统计表格中,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观念上是非常一致的,教师们都认为该课题的实施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走在了其他教师的前头。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感觉课题研究不再是那可望不可及的事,而是触手可及的一件事,做一名科研性的教师也势在必行。通过课题研究有91.7%的人认为业务能力提高了,有83.3%的人认为教学观念转变了,有66.7%的人认为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有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由此可见,本课题的实施对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更快地促使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

两年来,我校老师有50 多人次在市、区、国家级论文、案例评选中获奖;课题组老师有 30 篇教学论文在全国、自治区级的教学杂志中登载。

九、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基本功不过硬。绘声绘色地讲,规范漂亮地写、

18

美观娴熟地画、掌控课堂等综合素质都急待提高,仍要继续抓好“四练两熟”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高效课堂”的创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是教学万事之首。

(2)对“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领会不透。课堂上没有完全落实2-3-6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设计和使用还不够像、课堂六步环节不完整、教学目标确立不准、容量预设不准、压堂、拖堂严重。

(3)常规工作落实不好,质量不高。高质量的教学常规工作是“高效课堂”的基本体现,也是常态工作的基本内容,只有高质量的完成常规教学工作,才能保证去探究“高效课堂”。

(4)工作目标不清,推委,拖沓。

(5)缺乏数据收集分析的科学手段,过程性材料收集整理不够好,归档不及时、不完备。

(6)课堂监测管理有待完善。 2.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交流,促进理念更新,增强责任意识。 (2)积极投身课改,不做看客,做力行者。 (3)注重过程,注重反思与总结。

(4)苦练个人教学基本功,继续开展四练两熟活动,课课练,天天练。

(5)让公开课成为常态课。

(6)专人负责,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科研档案管理。

19

(7)加强课题实验课的研究,使课题与教学紧密结合。 (8)加强课题研究,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善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

哈尔滨市第三十一中学校 《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1-12-2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