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49.克 kè
克
克
克
小篆 隶书 楷书 “克”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人肩上扛着重物累弯了腰。表示肩负、负担,引申为能够。
①能。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②战胜,攻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克制,约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50.类 lèi
类
類
類 类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类”本来写作“類”,是形声字,小篆从“犬”部,頪(mí)声(古音相近)。表示狗的品种,引申为种类。
①种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
也。(《梁惠王上》) ②事物。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③像。佛印绝类.
弥勒。(《核舟记》) ④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⑤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51.怜 lián
憐 憐 怜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怜”本来写作“憐”,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粦(lín)声(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表示怜悯。
①哀怜,同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 ②疼爱,喜爱。独怜.
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52.弥 mí
弥
彌 彌
弥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弥”本来写作“彌”,是形声字,小篆从“弓”部,爾(即尔)声(古音相近)。表示将弓弦拉满后松开,后引申为满。
①满,遍。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武传》)
②补救,补充。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左传》)
③越,更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53.莫
莫
莫
莫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莫”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字(即草),里边是“日”字,合起来指傍晚太阳落入草丛中。“暮”的本字,表示傍晚、日暮,后借用来表示否定副词。
mù
通“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mò
①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②没有,不。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③不要。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
④罢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54.乃 nǎi ①你(们),你(们)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
②就,便,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③仅,只,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⑤期望,希望。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⑥至,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项羽之死》)
④竟然,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⑤是,本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55.内 内
内
内 内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内”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冂”字,里边是“入”字,合起来指进入一个区域内。表示入内。
nèi
①里面,中间。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对应。(《孔雀东南飞》)
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内在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nà
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56.期
期
期
期
小篆 隶书 楷书 “期”是形声字,小篆从“月”,其声。表示一周年、一周月。
qī
①适逢,恰巧遇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②日期,时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③限度。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渔父四首》)
④约定。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jī
①一周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57.奇
奇 奇 奇
小篆 隶书 楷书
“奇”是形声字,小篆从“大”部,可声(古音相近)。表示奇特的、奇异的。
qí
①少有的,罕见的。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②珍贵的。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③优异、卓越、杰出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六国论》) ④美好。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愚溪诗序》)
⑤以……为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jī
①单数,与偶数相对。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单数,不大有好运气。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李将军列传》)
②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58.迁 qiān
迁
遷 遷
迁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迁”本来写作“遷”,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音qiān)声。表示登高,后引申为迁移。
①迁移。操于是日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三国演义》)
②变化,变动。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指降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④放逐。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
之。(《屈原列传》) 59.请 qǐnɡ
请 請
請
请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请”本来写作“請”,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青声。表示请求。
①请求别人做事,请人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
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王好战,请.
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③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④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申告。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
60.穷 qiónɡ
穷
窮
窮
穷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穷”本来写作“窮”,是形声字,小篆从“穴”部,躳(即躬)声(韵母相同)。表示洞穴底部、终极。
①困窘,走投无路。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②困厄,处境艰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③生活困难,贫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④偏僻,荒凉。穷.乡僻壤/穷.
山恶水 (成语)
⑤极,尽。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