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描写(人物刻画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 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
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
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表现手法: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17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
语言特色:
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手法+内涵+作用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 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
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
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
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文章章法; ⑤语言表达
(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18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 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
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五、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例1:(10年高考江西卷)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案: 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这些表情感的词均能在文中找到。
例2:(10年高考湖南卷)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答案: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解析 :文中具体写到两次观荷,其中“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一句话富含深意,“我”经过多次思索,思绪发生了变化。那么,具体有哪些变化呢?只要从文中细心寻找,不难发现。难点在于概括出“我”的心路历程:不解——思索——感悟——升华。
例3:(09年高考重庆卷)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答案:
(1)、从陶器到瓷器 (2)、从实用到艺术
(3)、从粗陋到精致
解析:答案区间在第3、4段,解题时,一对文章把握进而对照题干要求加以筛选,二对符合题意信息进行整合。
19
例4 :(09年高考重庆卷)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案: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解析:“作者的思路”就是对整篇文章结构的一种设计和安排。解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其次划分文章层次,最后按要求整理归纳各部分中心词语即可理清思路。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扣文体结构特征。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也有自己的特点。记叙文、散文、小小说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结构;议论文常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轮(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组织文章结构,本轮部分的结构层次大致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
第三,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四,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六、探究题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例1 :(09年高考重庆卷)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