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复习学案 下载本文

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姓名 班级 日期 使用评价

学习目标:

1.概括建国后我国取得的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历史问题。

2.探究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变迁,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自学案

自主学习,准备课堂展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外交政策。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是 ,这一年有 个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作用是 。

2.列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 、 、 、 。

影响: , 。

外交成就 探究案

1.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外交成就主要原因有哪些?

1

2.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请为我们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献计献策?

3.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训练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试题之猜想

【考点说明】

本专题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识图题为主,也有改错题,请同学们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归纳做题方法。 考查的热点问题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

3.中美建交; 4.香港、澳门回归; 5.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WTO等。

【经典试题】1.?1971年3月,在第31届世乒赛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中国乒乓球队的报告,审时度势,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迅速活跃起来。这一睿智之举,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是

周恩来访问印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A B C D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周恩来 3. 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4.历史照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乔?的笑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2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5.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A.第23届联大 B.第24届联大 C.第25届联大 D.第26届联大 6.200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促使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美国总统是 A.杜鲁门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克林顿 7.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9.2009年1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热烈庆贺两国建交30周年。30年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回顾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如何?

(2)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什么问题举足轻重?

(3)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史实。

(4)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提升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凡与国民党

3

反对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自《共同纲领》(1949.9)

材料二 2000~2008年中国外交大事记

2000~2004年 向联合国派出维和人员近千人 2001年 2001年 2008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2003~2005年 中法开展互办文化年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略举2例)

(2)材料二表明,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3)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2点即可)

(4)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