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 下载本文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例: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2、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1)精选教材内容——

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在选择这些基本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选择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精选教材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将前后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简言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例:论述题: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2010年?山东)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1、如何理解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第二节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例: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2012年?湖南) A、水果的定义 B、产品的使用说明 C、成语的含义 D、雷锋精神的内容 答案:B

2、如何理解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例: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 又称类属学习。(2012年?湖南) 答案:下位学习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1、知识直观有哪几种形式?

第三节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第四节 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直观。(2010年?湖南) 答案:模象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1、记忆系统包括哪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例:简述三种记忆系统及其特点。(2011年?湖南)

答案:记忆系统包括瞬时记忆,时间很短,大约0.25秒到2秒。短时记忆,从5秒到1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对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哪几种观点?

痕迹衰退说(桑代克);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伯尔);动机说(弗洛伊德)。 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150%);

(5)合理进行复习;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1、什么是技能?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3、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各有何特点? 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动作对象 客观性 观念性 动作执行 外显性 内潜性 动作结构 展开性 简缩性 2、如何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形成分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的理论:活动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安德森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我国心理学的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另外,注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1、常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无意和有意识记;排除干扰;整体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形式多样;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

学习环境管理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学习工具的利用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1、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什么原则?

主动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1、常见的问题可分为哪些种类?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2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几个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3、问题解决分为几个阶段?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常见的问题解决方式有哪些? 算法式和启发式。

5、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6、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②③;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①②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②③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1、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可分为哪两类? 真创造和类创造。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什么?它有何特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智力及个性。

5、智力与创造性是什么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是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其基本关系表现为: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什么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有独立性

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