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 下载本文

会化。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什么是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什么区别?

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与品德的过程。

例: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2008年?湖南) A、小孩到一定年龄后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答案:A

2、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1)加涅对学习层次如何分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例: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层次将学习分为由低到高八类,经典性条件学习属于其中的 层次。(2012年?湖南)

答案:信号学习(最低)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1、怎样理解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他提出了哪些规律?有何教育意义?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

是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了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不断地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

第三节 在尝试——错误学习过程中,应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意义: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提出了哪些规律?有何意义?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意义:

例: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种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

答案: 刺激泛化

3、如何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对人和动物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任何学习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包括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之分。另外,还提出了消退和惩罚等规律。 意义:

例: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2012年?湖南)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 A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1、相对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S-R)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如何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

他们提出了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意义?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要符合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教育意义:

例:布鲁纳主张以 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答案:发现学习

4、奥苏伯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及教学意义是什么?

(1)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定义: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5、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知识观——知识相对论 (2)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

(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动机?动机有何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奥苏伯尔的学习内驱力有哪些?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如何理解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例:小光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ACE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1、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2、如何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意义:

3、什么是归因?维纳认为学生是如何进行归因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意义:

4、什么是成就动机?阿特金森将人的成就动机分为哪两类?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 败者。 意义:

5、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是谁提出来的?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6、 班杜拉如何理解强化?

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① 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老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② 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否则,若不能正确完成,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③ 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④ 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相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间接转化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和爱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1、如何理解学习的分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训练的心理官能;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要素或相同成分; 经验类化说——贾德——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2、现代的迁移理论的代表是什么?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辨别性和稳定性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知识。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