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大一思修复习资料综合整理 下载本文

复习提纲

评分标准: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试题结构(共10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不定项选择)法律部分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思修部分 四、论述题(共15分)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 五、案例分析题(15分)法律部分 绪论部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1)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①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②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③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④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⑤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第一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p.35 )

3、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p.49 )简答或论述四个方面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的定义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七点 6、人格的定义

7、心理问题的类型(神经症)包括的类型

心理健康: 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人格:也叫个性。是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在心理方面的表现。 神经症: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包括(1)神经衰弱(2)强迫症(3)疑病症(4)恐怖症(5)焦虑症 (6)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 能保持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③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④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⑥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⑦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三章 友谊与爱情的真谛

8、爱情 (p143) 所谓爱情……

9、《婚姻法》中对夫妻一方财产和共同财产的规定 要加上案例分析 《婚姻法》第17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的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婚姻法》第18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四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0、人生观(p55)

1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p66)四个坚持 12、“一棵菜”精神 13、社会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14、建立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 (作为论述题,参考答案,选出一两点展开回答,加上案例分析,资料最后有具体论述)

“一棵菜”的精神是我院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优良传统,是戏曲演员职业道德的体现。在舞台上大家为了一台戏的成功共同努力,团结协作。

社会交往:也叫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社会交往的人生意义: ①社会交往影响人社会化的进程

②社会交往是促进人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③社会交往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条件 ④社会交往是人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 ⑤社会交往是人事业成功的保证因素 第五章 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

15、道德的定义 (p78)

16、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p82 )六个大方面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89) 18、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p110 ) 第六章 理想与信念

19、理想的层次 (p19) 20、信念 定义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21、法律 定义(p152)

22、我国封建法制史上的五刑制度 旧五刑:墨 劓 刖 宫 大辟 新五刑:笞 杖 徒 流 死 第八章 宪法

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原因 (简答不能只答标题) (p177) 24、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80) 25、我国的国家机构( p187)

26、公民的基本权利 (p184 ) 第九章 实体法

27、刑法的基本原则 (p201) 三个 28、犯罪构成

29、正当防卫及其必备条件、无限防卫权 30 、刑罚体系(p203)

31、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p189)

32、宣告死亡 下落不明满四年 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

①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②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③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④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⑤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无限防卫权:

《刑法》第20条:“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3分) 第十章 实体法

33、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三类 34、法人的成立条件( p190 )四个 35、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p193 ) 36、代理及其法律特征、代理的类型(p191) 37、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38、财产继承权的丧失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①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③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代理有如下法律特征:

①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②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做出意思表示。 ③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④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财产继承权的丧失 ①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②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③ 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④ 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各占一半分)

1. 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代理?依据何在?购买毛驴的贷款该由谁支付?

答:没有构成代理。因为超出了代理权限。(代理权限在这里具体指什么要表述出来)应由柳某自己承担。

2. 唐成签订的两个合同是否否构成代理?贷款由谁支付?

答:桂圆干的符合,黑木耳的不符合。由副食品公司支付。因为被代理人进行了追认,应承担责任。 论述题

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p72)

①尊重原则 ② 平等原则 ③真诚原则 ④ 信用原则 ⑤宽容原则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①给人以真诚的赞美 ②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③记住对方的名字 ④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 ⑤切忌

自我投射 ⑥形成良好的交往风度 维护别人的自尊心

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自我价值感强烈,则自尊心水平较高;自我价值感不强,则自尊心较低。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的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就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的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的价值感,伤及自尊心。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尊重每一个人 (你越尊重别人,别人就越尊重你。但首先要自己先尊重自己!!!) (1) 学会倾听!(这样表示你的关心,人们可以信任你)

(2) 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仅不礼貌,而且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3) 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你对人们感兴趣,而向他们提问,他们会觉得很荣幸。这也要基于你真心的基础上)

(4) 清晰,友好的交谈(与人交谈时你的语音,语调通常比你说的内容更重要,不要太僵硬或太正式。当你和人交谈是要微笑!微笑是俩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5) 在认识新朋友时,要以最佳的外表出现(第一印象很重要)

(6) 最真诚就是欣赏(学会鼓励和欣赏别人的强项,通常一个微笑,一声掌声,都会给别人很大的信心) (7) 记住并使用他人的名字(人们的耳朵最喜欢听到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字) (8) 理解并欣赏人们的性格差异(你要明白到,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

(9) 最后记住热情(人们中是被有目标和反向的人吸引。热情是一块磁石。热情是比金子更珍贵的东西,它也是很有感染力的)

自我投射 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亦如此。情感投射是指认为别人与自己的好恶相同。对别人进行自我同化,从而导致对他人的认知障碍;情感投射表现之二是对喜欢的人越看越喜欢,厌恶的人越看越厌恶,从而表现为过度赞扬或中伤。同学们了解了它们产生的基本根源在于认知的偏差后,要学会用辩证的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分析人,从而正确地了解人,与人们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我们会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与我们发生联系的人身上。当我们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对别人表示接纳以后,我们也会产生一种别人作出相应回答的期望。如果别人的回答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往往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认为对方不值得我们报以友好,从而对对方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排斥对方的情绪。一位著名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在作报告时举了一个常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一次,他到某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