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知识点整理及题目试卷 下载本文

2、计算:

11111111×+×+×+??+× 23344599100

数的运算(三) 知识点全解

知识点一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检验并写出答语。

知识点二 解决问题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1、综合法 从已知数量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利用已知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得出所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

2、分析法 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

知识点三 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画图法、列举法、列表法、转化法、假设法等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知识点四 简单应用题

1、特点 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并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2、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方法

按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解题方法,求出答案。 3、常见的数量关系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速度×时间=路程 知识点五 复合应用题

1、特点 复合应用题是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2、典型应用题 归一、归总、和差、倍数应用题,行程应用题,鸡兔同笼应用题。 (1)归一应用题。

①含义:先求单一量是多少的应用题,叫作归一应用题。 ②基本数量关系:总量÷份数=单一量(每份数),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③正、反归一应用题的异同:相同点是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应用题是求几个单一量一共是多少,反归一应用题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2)归总应用题

①含义:先求出总量,再根据总量和其他条件求出所求量的应用题,叫作总归应用题。 ②解题关键:先求出总量,再以总量为标准,根据题中其他已知条件把所求的问题解答出来。 (3)和差应用题

①含义: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作归总应用题。 ②基本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4)倍数应用题

①含义:已知各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及其他条件,求各数量是多少的应用题,叫作倍数应用题。 ②分类

a.和倍应用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法:把小数看作1倍数,则大数就是几倍数。 基本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个数的和- 小数=大数(几倍数) b.差倍应用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与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法:把小数看作1倍数,则大数就是几倍数,它们的差是小数的(倍数-1)倍。 基本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个数的差+ 小数=大数(几倍数) (5)行程应用题

①相向而行应用题的基本特征:两个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数量关系是相遇时间=总路程÷两个物体的速度和。

②同向追及应用题的基本特征:两个物体同时不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后面的物体由于速度快,在一定时间内能追上前面的物体。基本数量关系是追及时间=相隔路程÷两个物体的速度差。

③行船应用题。

a.特点: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应用题。它是行程应用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和差应用题。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流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流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b.解题关键: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行船应用题可以当作和差应用题解答。

C.基本数量关系:顺流速度=船速+水速 逆流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速=(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6)鸡兔同笼应用题

①含义:已知鸡与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的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同笼应用题。

②解题关键:解答鸡兔同笼应用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相差的腿数推算出另一种动物的只数;也可以采用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

③解题方法:假设全是鸡,兔的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假设全是兔,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知识点六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类型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1)已知甲数和乙数,求甲数是乙数的几(百)分之几 解题方法:甲数÷乙数

(2)已知甲数和乙数,求甲数比乙数多几(百)分之几 解题方法:(甲数-乙数)÷乙数

(3)已知甲数和乙数,求乙数比甲数少几(百)分之几 解题方法:(甲数-乙数)÷甲数

2、类型二: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1)已知甲数,求它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解题方法:甲数×几(百)分之几

(2)已知甲数,求比它多几(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解题方法:甲数×[1+几(百)分之几]

(3)已知甲数,求比它少几(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解题方法:甲数×[1-几(百)分之几]

3、类型三: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已知甲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

解题方法:甲数×几(百)分之几=已知数(设甲数为x) (2)已知比甲数多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

解题方法:甲数×[1+几(百)分之几]=已知数(设甲数为x) (3)已知比甲数少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

解题方法:甲数×[1-几(百)分之几]=已知数(设甲数为x)

典型题全解 例1、一个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60个,18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加工72个。照这样计算,提前几天就能完成任务?

例2、六年级举行“中国梦”绘画展,六年级一班交了32幅作品,六年级二班交的作品数量比六年级一班多

1。六年级二班交了多少幅作品? 4例3、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例4、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时,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相遇。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5、阳光小学六年级150名师生去公园游玩,如果每人一瓶饮料,每瓶饮料2元,那么要花多少钱?能省下多少钱?

考点题全练

1.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王明和李华在跑道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跑,王明每分钟跑164米,李华每分钟跑136米,几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2.向阳小学师生共104人去公园划船,一条大船能做6人,一条小船能做4人。他们租了大船和小船共20条,正好坐满。他们租了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条?

赛点题试练

1、买3盏台灯和1个插座需付300元,买一盏台灯和3个插座需付200元,买一盏台灯和一个插座需付多少元?

2、红红和聪聪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红红家的小狗也跟来了,而且跑在前面。已知红红与聪聪相距1026米,红红每分钟走54米,聪聪每分钟走60米,小狗每分钟跑70米。当小狗和聪聪相遇后,立即返回跑向红红,遇到红红后,又立即返回跑向聪聪??小狗这样跑来跑去,一直到两人相遇。这只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式与方程 知识点全解

知识点一 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1、用字母表示数 如x=7,a=6,m=0.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么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字母含义 用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 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 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用字母表示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用c表示因数。 (a+b)?c=a?c+b?c 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梯形的面积:S=(a+b)h÷2 ??

知识点二 等式

1、等式的意义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如7×3=21 2、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性质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知识点三 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如9x=72,x+5a=49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如x=5能使方程x+7=12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就是方程x+7=12的解。 4、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5、解方程的依据 可以依据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知识点四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 先用一个字母代替未知数,再把它看作已知数参与列式和运算,便于把题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反映出来,使问题简单化。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关系;(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检验并写出答语。

典型题全解

例1、填空:小芳今年a岁,比爸爸小24岁,2年后,小芳和爸爸的年龄和是( )岁。 例2、解方程:50%x-30=52

例3、找规律,写一写,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