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反之,当三项中央
银行的资产业务减少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减少。 d.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不仅受央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也受央行负债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个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在央行负债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基础货币。
9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3,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
10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
1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统计的。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目前,各国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都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即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实质上反映了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能力大小。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意义在于: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统计货
Page 45 of 64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12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 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
2.简述国际收支的特点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内容: 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具有期限性特点。
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Page 46 of 64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3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存量的净增长意味着商业银行向市场中投放的本国货币增加,
也即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所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
相
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
下,因汇率变动的自发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不会长期呈现顺差或逆差的状况,也就不会由此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
4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国际收支差额特别是贸易账户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最为主要。
若贸易账户顺差,则会增加一国市场总需求,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会拉动本国产出,增加就业。
相反,若贸易账户逆差,则会减少一国市场总需求,会对本国产出、就业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5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Page 47 of 64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一)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通过扩大或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或降低税率等措施。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
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会降低本国各类
经济主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或利率等金融变量,用以影响进出口和资本流动。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
以采取提高利率的对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也可以采取让本币汇率贬值的对策,
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 (三)外贸政策。运用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行贸易管制。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
以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对出口商品采取出口退税、免税,
达到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6通货膨胀的成因:
Page 48 of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