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 - 以《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为例 - 图文 下载本文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一、《傲慢与偏见》中四段婚姻的解读的财产,书中生动描写了他对凯瑟琳夫人的卑躬屈膝以及在面对贝内特一家的狂妄自大。由于他“现在有了一幢舒适的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便想结婚了”,1所以他来到朗伯恩除了要看看自己以后要继承的财产外,还有一项任务是挑一位太太,“他所以来和朗伯恩这家人重新修好,就是想在他们府上找个太太”,2最先他看上了美丽的简,后来被告知简很快要订婚,他又把目标转向了伊丽莎白,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解释了自己结婚的动机:“我所以要结婚,有这样几条理由: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承蒙她老人家开恩,先后两次向我提出这方面的意见(而且还不是我请教她的!)”。3他高贵的女施主凯瑟琳夫人要求他选择的妻子是个好人家的女儿,“为了我,选个有教养的女人;为了你自己,选个能干管用的人,不求出身高贵,但是要会细水长流过日子”。4所以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他又迅速燃起了对夏洛特的热情,夏洛特满足凯瑟琳夫人对他要找的太太的要求。对于夏洛特来说,尽管她知道“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令人厌烦,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镜花水月”。5不过她还是要和他结婚。夏洛特是一个理智的女子,“她并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但是嫁人却是她的一贯目标: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6所以尽管这桩婚姻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她如今已经获得了这样一个保险箱。她长到二十七岁,从来不曾好看过,有了这个保险箱当然使她觉得无比幸运”。7这是奥斯汀时代典型的婚姻模式,构成这段婚姻的因素主要是“财产",一位有财产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牧师和一位无财产的大龄爵士女儿,婚姻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爱情,而是“财产”。柯林斯因为有一定财产,有了婚姻的资本,轻而易举的赢得了婚姻,而夏洛特因为柯林斯有一定的财产,答应了他的求婚。在当时英国等级森严的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狲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68页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莉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68页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4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5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狲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6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狲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7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狲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6页一、《傲慢与偏见》中四段婚姻的解读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父权制度下男人通过从事商业、律师、牧师等职业获得经济来源,而女人只能从事家庭教师、护士等一些当时看来不体面的职业,夏洛特作为一位中产阶级的小姐,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从家庭中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很不幸的是她没有这项来源,而她又不可能去做家庭教师,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姐,她的日常起居应该是做做针线、弹弹钢琴、读读书等。所以,婚姻是夏洛特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出路的唯一途径,尽管她的婚姻没有爱情,可是能给她带来一个不至于挨饥受冻的“保险箱’’,从当时一个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小姐角度,我们也能理解她的选择了。但作者奥斯汀对夏洛特婚姻还是进行了不动声色的批判,夏洛特的境遇和奥斯汀本人是最为相近的,同样是一名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小姐,奥斯汀的生命中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在一次拜访朋友期间,她草率地答应了一位颇有财产的哈里斯先生的求婚,尽管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可是这桩婚姻能够把奥斯汀带出她已经厌倦的巴斯生活,况且此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家庭也需要她的支撑。然而就在她接受哈里斯求婚的第二天早晨,她就后悔了,她最终还是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由此可见在奥斯汀的观念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二)莉迪亚和威克姆一冲动型婚姻如果说作者对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讥讽和嘲笑,那么对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就是赤裸裸的批判了。莉迪亚跟着威克姆先是私奔,成了当时社会所不齿的话题,然后在达西帮威克姆还债,并给他一笔钱后威克姆娶了莉迪亚。莉迪亚是贝内特家最小的女儿,她最得母亲贝内特夫人的宠爱,但却既无知,又懒惰,又爱虚荣,空有美貌,是个肤浅的女子,把“嫁出去”当做唯一的人生目标,乐衷于勾搭军官和八卦。在婚姻中她追求的是一时的欢愉以及虚荣心的满足,不知道什么是真挚深刻的爱情,只要来了军官,她就去勾搭。她对威克姆,一个年轻帅气而又风度翩翩的军官一见钟情,虽然不能否认一见钟情是爱情,但是即使有爱,这也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冲动的激情,里面掺杂的更多的是肉欲和虚荣。威克姆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他是达西家管家的儿子,深受达西父亲喜爱,达西父亲为他提供了高等教育,并且在遗嘱中要求达西为他安排一份牧师的工作。然而威克姆不学无术,挥霍无度,只想着利用婚姻去取得财产,获得一定的社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一、《傲慢与偏见》中四段婚姻的解读会地位。为此他先试图勾引拥有三千镑财产的达西妹妹与他私奔,后被达西撞破阻止,于是在伊丽莎白面前诋毁达西,这也是造成伊丽莎白对达西偏见的原因之一。后来威克姆又勾引金小姐,原因是她拥有一万镑的财产。在遇到伊丽莎白时,他对伊丽莎白表现出了好感,可是伊丽莎白作为一个没有财产的小姐,绝对不是她的结婚目标,同样的没有财产的莉迪亚也不是,他和莉迪亚私奔只是出于逃债路上需要一位女性陪伴而已,所以即使在他们私奔后,他也没有要和莉迪亚结婚的意思,最后达西帮他还了债务并给他一笔钱后他才与莉迪亚结婚。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是基于激情、肉欲和金钱。莉迪亚作为一个没有财产而又肤浅无知、爱慕虚荣的女子,觉得私奔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威克姆则是完全为了“肉欲”而私奔,为了“金钱”而结婚。对他们的婚姻奥斯汀是批判的,从伊丽莎白的话“威克姆不久便情淡爱弛,莉迪亚对他稍许持久一些,尽管她年轻气盛,还是顾全了婚后应有的名声”1可以知道,奥斯汀认为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三)简和宾利一温和式婚姻简和宾利的婚姻是小说中正面描写的一种婚姻,简美丽大方,是典型的淑女,宾利则风度翩翩,是一位有财产有地位的绅士。这段婚姻是作者喜欢的,但相比较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这段婚姻还是有所欠缺的。简是贝内特家的大女儿,长的十分漂亮,书中的柯林斯、宾利、达西都直接赞扬了她的美貌,她身上有着许多美德:她文静而有耐心,有追求幸福的理想,并且希望别人都跟她一样幸福,看待人和事都是从积极的角度,作者说她是一个天使型人物。她在舞会上第一次遇到宾利后,向妹妹伊丽莎白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他是个典型的好青年”,“有见识,脾气好,人又活泼,我从没见过这么讨人喜欢的的举止!一那么端庄,那么富有教养”。2然而简不善于表达自己,性格又内敛含蓄,从来不将情绪宣之于口,这也造成了达西的误会,在宾利没有对她有所表示后,她又陷入了自卑与痛苦,没有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宾利从他的父亲那儿承继了一笔将近十万镑的遗产,来乡村购置地产,在他正式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52页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狲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4页5一、《傲慢与偏见》中四段婚姻的解读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出场之前,我们已经通过贝内特夫人了解到,他是“英格兰北部的一个阔少爷”,1而且是“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2于是贝内特夫人把他的到来看做“真是女儿们的福气”。3由此可见宾利在当时的婚姻市场是有绝对优势的,同时他又“仪表堂堂,很有绅士派头,而且和颜悦色,大大落落,丝毫没有骄揉造作的架势”,4所以可以说宾利是婚姻市场上的上等产品。在他第一次见到简时,描述她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么美丽的尤物”,5同时简又兼具美德,所以宾利开始就被她深深吸引,表现出了强烈的好感。可是在没有得到简的明确回应、妹妹的反对和好友达西又劝阻下,他动摇了,准备放弃这段感情。虽然最后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下,简和宾利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段婚姻里所掺杂的因素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的。一方面,不可否认,这段婚姻是建立在爱情上的,简和宾利初次见面就相互吸引,但是最初,他们是出于对道德感的相互吸引,不像伊丽莎白和达西基于相互了解,仅仅是两个有道德的好人的相互吸引,所以在遭到阻碍后,他们没有奋力去争取,从这方面来说他们的爱情其实是脆弱的;另一方面,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完全排除“财产"因素的,宾利是个有丰厚财产的绅士,在简见到他之前就了解这一点,简作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无财产的女儿,自然了解婚姻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性,所以初次见面的好感不能排除宾利的“财产”因素,而宾利正是拥有丰厚的“财产”,不需要通过婚姻来获得“财产”,才能让他有资本选择一位无财产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从这个角度说简和宾利的婚姻是基于爱情,有财产保障的一种婚姻模式,他们所代表的是当时社会上一些幸运儿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婚姻模式,是作者所赞赏的。(四)伊丽莎白和达西一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最赞赏推崇的一种,他们建立在对彼此的充分了解上,相互欣赏,一起抗争,最终走向幸福。伊丽莎白是作者的宠儿,奥斯汀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承认,她(伊丽莎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渤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页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珊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4页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珊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4页4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珊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0页5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