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曲线至 d 点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为:NaCl、HCl。
【点评】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利用制磷肥的副产物氟硅酸钠(Na2SiF6)生产冰晶石(Na3AlF6)的工艺流程 如图 1,
(1)分解过程发生的反应为:Na2SiF6+4NH3?H2O=2NaF+4NH4F+X↓+2H2O。工业上把滤 渣 X 叫白炭黑,可用于纺织、造纸、食品添加剂领域,其化学式为_____。
(2)分解时白炭黑产率和冰晶石纯度与 pH 的关系如图 2, 分解时需要控制溶液的 pH=_____最为合适; 能提高其分解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填字母)
A 快速搅拌 B 加热混合液至 100℃ C 增大氨水浓度 (3)写出水浴加热过程中生成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答案】
(1).
SiO2
(2).
8.5
(3).
A
(4).
2NaF+4NH4F+NaAlO2
水浴加热Na3AlF6↓+4NH3↑+2H2O (5). 氨水
13
【解析】
(1)分解过程发生的反应为:Na2SiF6+4NH3?H2O═2NaF+4NH4F+X↓+2H2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则X为SiO2;
(2)从图可知,pH为8.5时,冰晶石中白炭黑的含量较低,冰晶石纯度较高;能提高其分解速率的措施有:A、快速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
B、加热混合液至100℃,氨水受热分解,反应物浓度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C、减小氨水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2NaF+4NH4F+NaAlO2(3)水浴加热过程中生成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4)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为氨气水溶液,可循环使用。
18.近年各大体坛赛事报道频繁出现一物质名称 “嗅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 老师的指导下,对“嗅盐”展开了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药品,给人闻后有刺激作用; ②碱石灰是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组成的混合物;
③碳酸铵(化学式:(NH4)2CO3)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 NH3、H2O、CO2;
④碳酸铵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 ⑤香料受热不分解,也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一、“嗅盐”的组成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
+
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嗅盐”中含 NH4 。 请写出氢氧 化 钠 溶 液 与 碳 酸 铵 反 应 生 成 碳 酸
水浴加热Na3AlF6↓+4NH3↑+2H2O;
钠 、 水 和 氨 气 ( NH3 ) 的 化 学 方 程 式________
说(2)乙同学: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明“嗅盐”中含 CO3 。
二、“嗅盐”中碳酸铵含量的探究
方案Ⅰ:取样品 6.0 克,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利用 C 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进行计算。
14
(3)装置 B 的作用_____,装置 C 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 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会导致测得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偏小, 所以否决了这个方案。
方案Ⅱ:取样品 6.0 克,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利用 F 装置获得的气体体积来进行计算。
(4)装置 D 中橡胶管除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滴下外,还有_____的作用。
(5)该方案实验结束后,会有气体残留,不能完全进入量气管中,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通入 N2 将其中残留的气体排入量气管中。
(6)实验测得量气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558mL,该方案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 数为多少。 _________?(CO2 的密度约为 1.97g/L)
(7)“嗅盐”具有悠久的历史,13 世纪,炼金术士就制造和使用“嗅盐”,用于唤醒昏迷 的人,下列关于“嗅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当运动员陷入意识迷糊状态时,医生可以用“嗅盐”把运动员唤醒,以继续比赛。 B “嗅盐”所产生氨气是有毒的,所以大量吸入甚至会有致命危险,只能少量吸入。 C “嗅盐”仅起到刺激作用,不属于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
【答案】 (1).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 (NH4)2CO3+2NaOH
?Na2CO3+2H2O+2NH3↑ (3).
澄清石灰水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6). 防止液体倒吸入B中 (7). 防止收集气体偏大 (8). 不需要 (9). 40% (10). BC
15
【解析】
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碳酸铵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即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2CO3+2NaOH
?Na2CO3+2H2O+2NH3↑。
(2)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
2-明生成二氧化碳,证明含有 CO3 ;
(3)装置 B 的作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装置 C 中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入B中;
(4)装置 D 中橡胶管除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滴下外,还有防止收集气体偏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有多少体积的液体进入锥形瓶,就有多少体积的气体进入分液漏斗中;
(5)不需要通入N2将其 中残留的气体排入量气管中,理由:反应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气体进入量气管中;
0.558L=1.1g; (6)设样品中碳酸铵质量为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97g/L×
(NH4)(NH4)2CO3+H2SO4=2SO4+H2O+CO2?9644
xx96= 1.1g44x=2.4g,
该方案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1.1g2.4g×100%=40%。 6.0g(7)A、当运动员陷入意识迷糊状态时,医生可以用“嗅盐”的刺激作用把运动员唤醒,但不能继续比赛,故错误;
B、“嗅盐”所产生的氨气是有毒的,所以大量吸入甚至会有致命危险,只能少量吸入,故正确; C、“嗅盐”仅起到刺激作用,不属于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故正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