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应知应会 下载本文

(4)减少胃肠道不适: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输注的量和速度,调节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和变质。

(5)观察和预防并发症:观察病情和动态监测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8.何谓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是指运用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湿润,给伤口提供一个湿润、低氧、微酸、洁净的愈合环境,加速上皮细胞的移行。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该理沦最早于1962年由Winter博士提出。

二、普通外科

1.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如何早期发现?

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有:①呼吸困难和窒息;②喉返神经损伤;③喉上神经损伤;④手足抽搐;⑤甲状腺危象。护士在重视术后患者主诉的同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呼吸困难、发音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引流有无异常、吞咽有无呛咳、有无面部唇部或手足麻木感,从而早期发现甲状腺术后并发症。

2.乳癌患者术后如何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1)乳癌患者术后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及皮下注射等。 (2)指导患者保护患侧上肢: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舒适位,避免扶持患侧。 (3)可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 (4)肢体肿胀严重者,可戴弹力袖促进淋巴回流。

41

3.急腹症患者如何安置体位?腹部术后半卧位的目的是什么?

急腹症无休克患者取半卧位;休克患者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一20度。腹部手术后生命休征平稳,给患者取半卧位的目的是促使腹内渗出液流向盆腔,以减少毒素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以利于引流和局限感染,同时避免腹胀所引起的膈肌抬高,减轻腹胀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也有助于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4.外科急腹症的共性表现有哪些?

(1) 腹痛和发热:有阵发性腹痛,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

(2) 消化道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等。 (3) 腹膜刺激征:即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4) 肠鸣音的改变: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多提示低血钾、腹膜炎或肠麻痹、纹窄性肠梗阻晚期;肠鸣音活跃、音调高伴气过水声多为机械性肠梗阻。 5.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胃肠减压的目的:将积聚在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局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记录胃管插入的深度。 (2)保持管道通畅和负压:避免受压、扭曲和折叠。 (3)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做好鼻腔、咽喉部及口腔的护理: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的情况,长期使用胃管的患者应根据胃管材质定期更换。

(5)给药护理:胃肠减压期间一般禁食禁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如为片剂要研碎调水

42

后注人,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人后夹管30 min。

(6)拔管护理:通常术后48-72 h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可拔出胃管。 6.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1)术后胃出血:多数患者通过禁食、使用止血药物、输血、输液等措施可控制症状,否则需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须立即手术处理,术后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给予肠外营养。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须立即手术修补或引流。

(4)胃排空障碍:多数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措施多能好转。

(5)术后梗阻: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措施,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6)倾倒综合征:少食多餐,多进食高蛋自、高脂肪类的食物,控制甜食,限制液体食物,餐后平卧10---20 min。 7.肠梗阻的共性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

肠梗阻共性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以及停止排便、排气。 护理措施:(1)禁食、胃肠减压。

(2)无休克者取半卧位,减轻腹胀对呼吸的影响。 (3)遵医嘱运用解痉剂,合理应用抗菌药。 (4)合理输液并记录出入量。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等进展情况。

(6)手术患者做好术后护理,保持各引流管道通畅,防止术后感染,帮助和鼓励患

43

者早期活动。

8.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的观察要点是什么?

肠梗阻保守治疗期间若腹痛间隙期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可排出血性黏液样便时,腹部触诊时有腹膜刺激征、压痛性包块(受绞窄的肠拌),叩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应高度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9.肠道手术患者如何进行肠道准备?

(1)传统肠道准备法:一般术前3日准备,进少渣半流质、流质饮食,采用番泻叶泡茶或硫酸镁、蓖麻油导泻,或肥皂水灌肠,并口服肠道抗生素等。

(2)全肠道灌洗法:利用灌洗液于术前12 --- 14 h开始口服,引起容量性腹泻,以达到彻底清洗肠道的目的。开始口服灌洗液的速度应达到2000-- 3000 ml/h,开始排便后可适当减慢速度至1 000---1 500 ml/h,直至排出粪便成无渣清水样为止,全过程约需3--4 h。年迈体弱、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以及肠梗阻者不宜选用此法。 10.胆道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及如何护理?

目的:引流胆汁和减压;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用缝线或胶布固定于腹部,防止意外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折叠和受压,定期从近端向远端捏挤。, (3)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 (4)牢时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以防止胆汁倒流。 (5)加强病情观察:引流期间观察患者体温、腹胀和腹痛情况。

(6)做好拔管护理:拔管前先行夹管,再做“T',形管造影。证实胆总管通畅、无残留结石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引流口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11.夏柯(Chareot)三联征和雷诺(Reynolds】五联征分别是什么?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