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等等,令李刚深感苦恼。 思考讨论题
1、作为新上任的领导者,李刚的困窘是如何造成的? 2、李刚与其前任刘仁的领导方式有何不同? 3、菲德勒模式是否适用于本案例?有何启示? 4、李刚应当如何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三十一、“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一、“闲可钓鱼”的王业震
新港船厂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属下一家较为大型的企业,1982年11月,46岁的高级工程师王业震出任该厂厂长。当时有职工6500人,固定资产1.2亿元。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借鉴日本三井造船、大阪造船等企业的经验,锐意改革。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设两大系统: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系统。日常工作中,上级不可越级指挥,但可越级调查;下级不可越级请示,但可越级投诉。明确每个人只有一个直接上级,而每个上级直接管辖的下属为3~9人。归厂长王业震本人直接领导的只有9人。此外,专设3个“厂长信箱”,随时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一次,某车间工人来信反映某代理工段长不称职,王业震于第二天收阅后批转有关部门查处,经调查属实随即作人事调整,前后仅5天时间。
“一个厂长不时时想到为工人服务,就没有资格当厂长。”一次,香港和美国的两艘货轮在渤海湾相撞,由该厂承担抢修业务。在夜以继日的抢修中,王厂长让后勤部门把馒头、香肠、鸡蛋送到现场。任务提前完成后,盈利80万元。王业震和厂领导班子决定破例发给参加抢修的职工加班费和误餐补助费8600元。
新领导班子对会议作了改革。全厂必须召开的15个例会,时间、地点、出席人员都通过制度固定下来。一般会议不超过2小时,每人发言不超过15分钟。王本人每周仅召集2次会:厂长办公会和总调度会。
王业震基本上按时上下班,很少加班加点。每逢出差外出,他就委托一位副厂长代行职权。厂里曾经委派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去日本监造主机,行前又明确授权让他一并购买主机控制台用的配件。那人到日本后,却接连就价格、手续、归期等事项挂国际长途电话向厂里请示。王业震的答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是厂里的全权代表,可以作主,不要遇事请示,那里的事你相机定夺嘛。今后再挂电话来,电话费由你自己付。
仅仅一年光景,新班子和王业震初试锋芒即见成效。1983年,新港船厂造船4艘、修船137艘,工业总产值、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增长25.6%、116%和20%。
二、无暇吃鱼的步鑫生
海盐衬衫总厂坐落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该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红星成衣社,一个仅有30多名职工的合作社性质的小厂。自1976年起,该厂由门市加工为主的综合性服装加工转为专业生产衬衫。此后,陆续开发出了双燕牌男女衬衫、三毛牌儿童衬衫和唐人牌高级衬衫等产品。到1983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07万元,600多名职工,当年工业总产值1028万元,实现利润52.8万元。步鑫生名闻遐迩。
成功容易却艰辛。步鑫生为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操心,可谓“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他性喜吃鱼,却忙得连吃鱼也顾不上了。有一次,食堂里没有别的菜,只有鱼。鱼颇鲜美,正合口味,可是他只吃了几口,因为太费时间,张口将未及咀嚼的鱼连肉带刺吐了出来,三口两口扒饭下肚,急匆匆地走了。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从不午睡,每次出差,都是利用旅途小憩,到达目的地立即投入工作。
步鑫生常对厂里职工说;“上班要拿出打老虎的劲头。慢吞吞,磨蹭蹭,办不好工厂,干不成事业。”他主持制订的本厂劳动管理制度规定:不准迟到早退,违者重罚。有位副厂长从外地出差回来,第二天上班迟到了3分钟,也被按规定扣发工资。以1983年计,全厂迟到者仅34人次。步本人开会、办事分秒必争,今天要办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在他的带动下,全厂上下形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只要厂内广播一通知开会,两分钟内,全厂30名中层以下干部凡是在厂的全都能到齐。开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进入1984年,一阵风在中国刮起了“西装热”。步鑫生先是不为所动,继而办起了一个领带车间,最后终于作出了兴办西装分厂的决策。在与上级主管部门来人的一次谈话中,前后不过2小时,步鑫生作出了这一重大决策。副厂长小沈闻讯提出异议:“不能这样匆忙决定,得搞出一个可行性研究方案。”然而,这一意见被步厂长一句“你懂什么,老三老四”否定了。一份年产8万套西装、18万美元的估算和外汇额度的申请报告送到了省主管部门,在那里又加大了倍数,8万套成了30万套,18万美元成了80万美元,层层报批、核准,6000平方米西装大楼迅速进入施工,耗资200万元。
无奈好景不长。宏观经济过热急剧降温,银根紧缩,国家开始压缩基建规模。海盐厂的西装大楼被迫停工。与此同时,市场上一度十分抢手的西装也出现了滞销迹象。步鑫生是靠衬衫起家的,年产120万件的产量和“唐人”、“三毛”、“双燕”三大牌号的衬衫令他引为自豪。但代表本厂水平的“唐人”牌高级衬衫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评比中落选了。
1985年入秋,步鑫生被选送浙江大学管理专业深造。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解脱,企业严峻的经营状况令他放心不下。他频频奔波于厂校两地,在厂的日子远多于在校。半年之后,他退学回厂,决心以3年时间挽回企业的颓势。
仍然是精明强干的步鑫生,他的助手多数也很能干,只是当他从早到晚忙着处理厂里的大事小事时,他的助手似乎插不上手。步鑫生备尝创业的艰辛,终因企业濒临于破产窘境而被免去厂长之职。
“我没有预感到会有这个结局”,步鑫生这样说。他进而补充了一句:“我是全心全意扑在事业上的。”副厂长小刘也不讳言:“到现在为止,我敢说步鑫生仍是厂里工作热情最高的人。”
思考讨论题:
1.同为一厂之长,为什么王、步两人忙闲如此悬殊?试从领导方式和管理措施上分析原因。 2.作为厂长或经理,“从早忙到晚”意味着什么?试评述其得与失。 3.致使组织中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时间经常被无效利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企业文化】
三十二、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管大连三洋制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东经理曾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是自发产生的,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
首先,公司针对方方面面不利的因素,开始注意制度文化建设,并设定了严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方针和目标。通过我们的严格管理,规范了员工行为,使公司员工把公司制度变成自觉的规范,进而统一到我们共有的价值取向上来。
在价值取向的建设当中,我们公司在成立时就设定了把贡献人类和地球,优化地球环境和照顾人民生活,以及公司的经济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要和社会环境共存,以及企业要和顾客利益共存,企业要和劳动者共存这样一些价值观念。通过我们的培训要在教育和规范大家行为基础上,把公司共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我们的管理和工作中去,使我们员工的价值观念达到一致。
如何把我国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合资企业中得到实施呢?这就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它既是我们一个管理基础,又是我们企业管理的一个灵魂。我们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我们公司也把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和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实施和推广;把公司员工立足自我改善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我们生产现场,两万多平方米的生产面积,165名生产工人当中,没有一个质量检查员,完全依赖于我们一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员工的高质量意识和我们企业文化的运行,使得我们员工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
成为质量管理的主体。他们是生产者,又是我们产品质量保证者和确认者。我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也建立了使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通过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而带动起我们企业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企业的高效益,进而我们还要回归到员工的高收入上。这是对我们员工价值的一个充分体现。通过几年来运行,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美国有关学者曾介绍,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它都离不开企业的文化。三洋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思考讨论题: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三十三、“伟志文化”错在哪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管理登上了历史舞台。目前,西方企业倡导和重视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建立学习型组织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表现。
在我国,组织文化建设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的重视和实践,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与难题。陕西伟志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就突出的反映了这一曲折的历程。伟志公司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源于高程管理者对组织文化的误解与偏见,这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很值得探索与研究。
境界越高,效果越差?
陕西汉中伟志西服长从1987年建厂以来,销售收入近3亿元,已成为利税2000多万元的当地私企利税第一大户。裁缝出身的向炳伟在创业之初就将组织文化作为建立长寿公司的精神支柱而不懈地追求与探索。十多年来伟志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他是伴随着给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和不断产生难题与困惑走过来的。
1、 朴素的情感关爱阶段
向炳伟在创业之初就开始分析许多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他认为这是因为员工缺少对未来的希冀,缺少一份关爱、信仰和精神。应该说,当时向炳伟的分析非常准确,既与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一致,也符合民情和当时企业的实际,他提出了“利国、利民、利企”和“互帮、互学、互爱”的企业精神。
这一时期的伟志职工大都来自陕西汉中,思想比较朴实,出来打工更多是出于对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