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三农”思想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三农”思想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作者:刁静洋 周恒 史恒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2期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形成其“三农”思想。他肯定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倡加大农业投入,走合作化、机械化、现代化道路;主张变革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建设公共事业,加快其城镇化进程;强调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及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加强其教育、维护其利益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三农”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启示

我国是一个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农村占据了我国国土的大部分面积,而农民则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形成系统的“三农”思想。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毛泽东“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中心,产生了一系列思想成果。 (一)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农业为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实际上是国家积累的首要来源,在我国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人民民主专政》、《论十人关系》等文章中不断强调农业的重要性。1962年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正式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重要思想。 2.农业应实现合作化、机械化与现代化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了“将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据国情,他又规划出“先合作化、后机械化、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农业合作化可以使农业机械动力、机耕面积等都有较大提高,从而实现农业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