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屋面采用120厚岩棉保温板(燃烧性能为A级);采取措施后传热系数为0.40W/(m2.K);
5、外窗均选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窗(6高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采取措施后传热系数为2.30W/(m2.K);
6、室内地面在3:7灰土的基础上加做200厚1:8水泥炉渣保温层,热阻值为0.952。 (二)给水排水
卫生器具采用节能式,蹲便器、小便器冲水阀选用延时自闭式冲水阀,座便器选用冲水量为6L/次节水型座便器,洗手盆采用感应式龙头,污水池龙头采用陶瓷密封片水嘴,以达到节能效果。 (三)采暖通风
该建筑采暖方式由学校现有锅炉设备进行供给。设于地沟、非采暖房间、室外及吊顶内的管道均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岩棉管壳外缠玻璃丝布;室外管网均为地沟敷设,管材为泡沫夹壳保温管,以减少散热损失。
在入口处设总热计量装置,定流量控制,散热器给水管上设恒温调节阀。
(四)电气
节约电能措施要满足使用和保证电能质量,采用节电设备和新型电光源产品,提高电气设备使用效率,以节约能源。
楼内所有荧光灯为细管径直管型节能灯具,配电子整流器。 走廊、楼梯等处选用声光控节能开关控制。
减少单开关控制灯具数量,分区分片控制,达到节能要求。
二、材料节约利用
1、本项目在设计阶段尽量控制材料的计算准确性,提出切合实际需要的材料用量。
2、在购置材料时尽量按照需要数量进货,避免多余浪费;
3、材料施工时合理规划、设计,尽量避免不合理取材、选材、截材引起的浪费现象产生。 三、能源节约
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就地取材,就地消化多余土方,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特点进行设计、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搬运引起的人力及机械油耗。 2、建筑材料选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
3、加强节水设备和用水器具购置的管理。对未经确认的用水器具和淘汰产品坚决不得使用。
4、在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防止电能无度浪费和水、电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第八章 环保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存在的两种形式的影响,即建设施工期间的短期影响和竣工后使用期间日常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大气污染主要是混凝土搅拌、物料运输时,易引起扬尘污染,施工机械排放给的污染物,沥青烟以及填土扬尘、粉尘和施工运输车辆排放污物,临时及未铺装路面起尘。施工期间污染主要为尘污染,这种污染物着工程建设期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污染是短期的。
(二)对声环境的污染
建设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声在一定范围内污染声环境,但项目竣工后也会自行消失。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间产生大量土方,短期内会导致土壤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
(四)竣工后使用期间日常影响
项目竣工后主要存在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等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规划现场物流布局,对建筑物料、垃圾等固体物,实行“定点堆放,及时清理”,集中清运至城建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
2、加强施工期扬尘污染管理,对易起尘的场地、物料、同填土和建筑垃圾进行覆盖防护。运输建筑物料,适量用水喷洒,防止二次扬尘污染。
3、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噪声监测,必要时要设置相应的隔声设施,保证施工机械噪声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进度,严禁夜间施工,保证周围学校和居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4、建立健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间的环境保护协调管理制度。确定现场环保监督员,对施工现场出现的环境影响因素,积极协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对无法协调解决的,可通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处理,使之影响最小化。
5、在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涉及农田或绿地的管道施工中,应分层开挖、分层回填、以保持表层沃土回填至表层,使施工时对植被的破坏得以尽快恢复。
(二)使用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1、在场地内建垃圾点一个,废水处理池一个。
2、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后期拟建150m3化粪池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
3、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