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 试题 下载本文

1,完全展现演员的面部表情

2,制造一种近距离、无障碍沟通的幻觉 3,立体效果不明显

三、侧面拍摄角度

镜头与被摄主体的正面形成一定角度夹角的拍摄。 功能特点

1,正侧:轮廓线条突出,适合表现运动

2,斜侧:纵深感和立体感突出,人物交谈中多用

四.背面拍摄角度

镜头在被摄主体背面进行拍摄 功能特点 1,制造悬念 2,引导观众

五、平拍

平拍角度指摄影机处于与主要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

? 画面显得客观、中性 ? 表达出平等与尊重

? 不易造成视觉透视的变形,容易单调、乏味

六.俯拍

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特点

? 结合远景景别,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

? 被摄对象在视觉直观上显的低矮、渺小或卑微 ? 呈现一种居高临下的主观视点 七、仰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特点

? 突出、夸大、拨高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动作以及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 呈现一种仰望的视点

第四节 构图

一、电影中也是常常的利用画外空间想象来进行构图,主要构成方法如下: (1)拍摄对象的出画入画 《国王的演讲》 (2)指向画外的视线动作 (3)画外主体投影 (4)镜像反射

(5)画外主体局部出现 (6)长镜头

(7)运动镜头

(8)打破画内的空间阻隔 (9)画外音 二、构图的目的

1,造型性——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 2 ,叙事性——突出主体形象

3 ,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三、画面结构内容

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背景)等几个要素

四、构图要素——位置

中央: 中央部位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通常来说,一幅画必须平衡,焦点必须集中,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位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感。 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点。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呆滞感。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视觉中心: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基于黄金比例(1:1.618)将画面平分为左中右三等份,中间的那两条垂直等分线就是趣味线,如果再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等分,那四条线等分线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征

边缘:远离银幕中央而显得不重要,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

五、构图要素——面积

画面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面积大——视觉重量大——重要性和权威 面积小——视觉重量小——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六、构图要素——线条

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水平线(横线)给人平稳、宁静、和平、明朗、开阔的感觉;

垂直线(竖线)则给人耸立、刚直及紧张、权力和庄严,居高临下的感觉

横穿画面的斜线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线条,动感十足,具有一种冲破阻力的力量 两条汇聚线则让人体会到深度和空间

S型线条流动感很强,是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给人优美抒情、流畅回转的视觉感受,可有力的表现其场面的空间感与深度感

动力线——在影像中,有一种表达动势的线,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运动,也可以只是一种动势,这条线把观众的目光引向趣味中心

七、构图要素——图形

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 三角形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動感效果。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矩形/框架

镜头画面中出现的框架式图形,既具有修饰画面的效果,还能构成隐喻 循环移动的圆型构图传达出一种兴奋、愉快的情感

第五节 色彩

一、色彩的情绪性

影视创作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画面的主色和重点色。

暖色——红色、橙色、黄色等色彩属于暖色,可表现出温暖、欢乐、活力、刺激、暴力、不安等情绪。

冷色——绿色、蓝色、黑色等色彩属于冷色,可表现安静、孤独、隐蔽、沉重、忧郁等情绪 红色——热烈、温暖、旺盛、朝气、暴力、激情 黄色——愉快、明快、浪漫、充实、成熟 金银色——华贵、光荣、辉煌、吉庆 蓝色——冰冷、冷漠、深沉、神秘、压抑 绿色——舒适、温柔、平和、宁静、自然 黑色——沉重、恐怖、死亡、凶兆、严肃 白色——纯洁、神圣、高贵、病态、死亡 二、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轻重感:明度高——轻 明度低——重 明度相同,冷轻暖重 远近感:暖近冷远 浓近淡远 胀缩感:暖胀冷缩 三、色调

1、定义: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2、色调形成的两种情况:主题色调 、段落色调

3、控制色调的因素:①场景色 ②服装、道具的色彩 ③光线 ④滤色片的使用和洗印加工处理

四、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表现 1,总体风格:

(1)纪实风格

(2)表现风格:对客观色彩的强制调配 2,形成色调

3,重点色和贯穿色 第六节 光线与照明

一、影响镜头画面的光属性

1,色温:光源色温越高,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

2,照度 二、影调

(一)根据对比度,可分为硬调与软调

1,软调:色彩与明暗差别较小,对比不强烈 2,硬调:色彩或光线差别较大,对比强烈

(二)按色彩的明度和光线的明暗可分为明调(高调)和暗调(低调)

1,明调:明暗对比以明为主,色调较淡,多运用中性灰到白的颜色,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

2,暗调:色调较深、大量运用深灰、黑色的颜色,给人以严肃、凝重的感觉

中间调——其一指明暗关系,既不是亮调,也不是暗调;其二指反差关系,介于软调和硬调中间,中间调是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影调形式。 三、按光源性质划分,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人物面部,不利于造型。

四、按光源方向划分光线 (1)顺光

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

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投影,层次平淡,不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2)侧面光

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角的光线为侧光。 立体感较强,景物明暗反差大,缺乏过渡,常用于特殊光效或气氛 (3)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度角左右为逆光。

可勾勒被摄对象的轮廓,造成剪影、半剪影的效果,制造一种特殊的戏剧氛围 (4)侧顺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角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 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可表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是电影电视中运用最多的光线。 (5)侧逆光

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

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画面增加一块亮斑,加大景物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泼

(6)顶光

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 形成较大明暗反差,造成硬调效果 ,拍摄肖像时丑化人物,造成异常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