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大纲1 下载本文

xx学院《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民族民间舞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选修)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课程总学时: 先修课程: 开课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在有效时间内,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比较全面的接触、了解并系统训练,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并能充分体现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为今后的舞蹈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第一学期(女班):藏族、东北秧歌 1.藏族

(1)颤膝动律训练

原地快慢颤膝、变化幅度颤膝、移动颤膝动律训练; 屈伸抬踏训练,第一、第二、第三基本步训练;

进退步、滴嗒步、七下退踏步及抬踏连三步动律训练; 结合以上元素训练形成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屈伸动律训练

原地、移动屈伸,坐懈胯,单靠、长靠、三步一靠训练; 原地、移动撩步,三步一撩,前后撩步训练;

手型体态结合姿态训练形成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奴隶之歌)。 (3)手位组合训练

弦子手位训练(教学重点:手型自然,气息贯穿始终);

牧区、卓手位训练(教学重点:上身带动袖舞动,动作过程中注意呈现“S”形体态)。 (4)步伐训练

悠摆、悠滑、转身步训练,跨悠踢步训练,跳分步、连三步训练,勾、跳、踏等元素训练形成悠、 摆、滑、踢步伐综合训练组合。 (5)综合性组合训练

结合以上单一元素训练,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具体情况,形成一个综合性表演组合,突出风格性、训练性、技巧性、表演性、典型性等特征。 2.东北秧歌

(1)舞蹈风格训练组合:动律组合、手巾花组合、踢步组合、跳踢步组合、顿步训练组合、片花训练 组合、小扭走场训练组合。

主要教习东北秧歌的基础动态、动律特征、主体特色步伐和手巾花主体动作,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东

北秧歌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

(2)综合表演组合:压踏步组合、顿步组合、颤步组合、双花组合、顿颤组合、拧颤步组合、步伐组合、手绢花综合组合

通过具有情节性、表演性及人物形象塑造的组合,让学生从中体会东北人奔放、泼辣、欢快、率直、幽默的性格特征,以及舞蹈“扭中温、稳中浪”的风格特点。 第二学期(女班):蒙古族、安徽花鼓灯 1. 蒙古族

(1)基本体态与动律训练

基本体态、手位、脚位训练,送靠,横移动律训练; 前后划圆动律训练,摔跤步训练;

结合以上元素训练形成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胸背组合

以含胸扩胸呼吸的韵律强化呼吸节奏动律特征,延续“基本体态与动律训练”的要领内容,强化 含胸扩胸使腰部的动律特性和力度,关节肌肉的松弛,扩张,延伸性。 (3)柔拉臂训练

软手训练,上下柔臂,拧转,划圆柔臂训练,划船步等步伐训练结合训练形成柔臂综合训练 组合。

(4)综合风格性组合:顶碗组合或筷子组合 2.安徽花鼓灯

(1)基本体态动律训练

基本体态(注意沪线上提体态、拧倾体态等)、动律(上身的动律)训练,结合以上元素训练形成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碎步组合

安徽花鼓灯的碎步极为重要,是其重要舞蹈训练部分之一;动作要求脚下要碎而细致,溜得起刹得住,并和第一部分的体态相结合进行训练。 (3)扇花组合

扇花是其舞蹈的一部分,扇花要注意小而碎,碎而快,快而欢,并与舞者的身体结为一体。 (4)大小兰花综合组合

注意大小兰花的各自的特点。

第二单元 第一学期(女班):维吾尔族、山东胶州秧歌 1.维吾尔族

(1)体态与绕腕训练

体态既挺拔刚毅,又柔美流畅,挑身必须是在提胯立腰的基础上用上身的上段(胸肋);重点在于侧挑身,也即正挑身和横挑身之间,注意全身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绕腕要圆,手指松弛,手腕才灵活;注意眼睛的配合。 (2)基本体态动律训练

基本体态、手位、脚位训练,前点、旁点、后点颤动律训练; 摇身点颤前、后、旁动律训练,眼睛和基本动脖训练; 结合以上元素训练形成基本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3)步伐训练

三步一点、折臂外翻三步一点训练;

不同姿态与步伐相结合形成三步一点综合训练组合。 (4)切克提曼(压颤步训练)

压颤、两步一跺、迂回步、晃身步训练;

切克提曼对穿变队型步伐训练形成压颤步综合训练组合。

(5)技巧组合(因材施教):维族舞蹈中常出现的各种旋转和翻身技巧。 2.山东胶州秧歌 (1)基础训练组合

体态训练;

正丁字拧步训练(注意拧、碾、撑、韧的特点); 倒丁字碾步训练(注意脚、膝盖与胯部的配合)。 (2)小嫚扭组合

注意小嫚扭的三道弯体态与扇子行进的配合训练。 (3)扭子组合

不同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把握,注意上身的扭、脚下步伐和情感的训练。

第二学期(女班):傣族、云南花灯 1.傣族

(1)基本动律起伏训练

基本体态、手型位置、脚位训练; 双腿跪蹲起伏,旁点步起伏训练;

结合以元素训练形成基本动律起伏综合训练组合。 (2)手位步伐训练

二位、三位、四位、五位领腕、七位推按掌、推拉手、一七位按掌; 二位托按点肘等手位训练形成基本步伐和手位综合训练组合。 正步起伏步、丁字起伏步、前后旁点起伏步等脚位训练。 (3)孔雀飞(含小跳组合)

掖腿立跳、旁点步小跳与交换、前曲腿踏退、顿错步后曲腿小跳、前点步小跳、下穿手、前后划圆手、二位翻盖手、七位脆动律翻盖手、孔雀飞手等训练形成小跳组合及孔雀飞组合。 (4)小普少快/慢训练

综合步伐和手位舞姿的配合。

(5)风格性组合:结合前面所学的动作,对傣族舞蹈元素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2. 云南花灯

(1)正崴组合(小崴的脚、膝以及上身行动时,三道弯与扇子的配合);

小崴组合(正崴脚下的撑劲与上身的弧度,加之推扇的配合)。 (2)反崴组合

注意“三道弯”的体态,手臂、胯、头、腿的配合,协调性的训练。 (3)跳颠崴组合

注意脚下步伐、上身及扇子的配合。 (4)综合组合

具有一定表演性质的综合训练组合,熟悉之前所学内容并加深难度;在学习中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并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综合把握能力。

第三单元 第一学期(女班):朝鲜族 1.朝鲜族

(1)基本体态屈伸动律训练(古格里)

基本体态、脚位、手位训练,原地双腿屈伸、单腿屈伸、分腿屈伸训练; 体态与气息的走向配合形成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手臂训练

抽手、围手、扛手、推手、绕划手训练;

各方位、力度、呼吸带步伐结合训练形成手位综合训练组合。 (3)安旦训练(横移晃身动律训练)

横移晃身动律,双腿、分腿训练,拔步结合移动训练形成横移晃身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4)扎津古格里训练:韵律轻脆、情绪活泼、动作敏捷、感觉提升。

(5)古格里风格性组合:综合以上古格里的手位、步伐及韵律整体训练综合 第二学期:综合组合

1.汉族民间舞蹈传统组合与民族民间综合组合 (1)东北秧歌传统组合

学习传统组合,加固东北秧歌舞蹈风格典型性,融传统性、综合性以及经典性的学习、复习和升华所学舞蹈内容。

(2)胶州秧歌传统组合

学习传统组合,加固胶州秧歌舞蹈风格典型性,融传统性、综合性以及经典性的学习、复习和升华所学舞蹈内容。

(3)维吾尔族风格性组合

学习风格性组合,加固维吾尔族舞蹈风格典型性,融传统性、综合性已经经典型的学习、复习和生华所学舞蹈内容。 (4)傣族风格性组合

学习风格性组合,加固傣族舞蹈风格典型性,融传统性、综合性已经经典型的学习、复习和生华所学舞蹈内容。

(5)藏族风格性组合

学习风格性组合,加固藏族舞蹈风格典型性,融传统性、综合性已经经典型的学习、复习和生华所学舞蹈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九大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的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得到有效的训练。通过学习一些具有一定表演性质的综合训练组合,加强学生对各民族的动率、动态、动势特征的掌握,准确地把握各民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具体情况,突出风格性、训练性、技巧性、表演性、典型性等特征。着重强调每个民族的风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