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视阈”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奠定了基础。

2.设置多样化小组,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机会。小组是班集体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按其活动内容的不同,我们要求班班建立班务管理小组(如墙报编辑小组、财务管理小组、图书管理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学习小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运动队和校外小组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入一至几个小组,扮演各种角色,接受集体的积极期望。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我们通过让学生为自己小组命名的方式,培养小组集体的凝聚力和主体意识。在命名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有的以喜爱的动植物名字命名,有的以崇敬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命名??同时我们让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小组中当家作主,学会自主管理。他们活跃在校园内外,在各种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还加强班集体对各小组活动的评价、督促和班主任对各小组活动的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活动对学生个体产生积极影响,充分调动每一个小组和个体的主动性。

3.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获得自主管理的成就感。力求在集体、社会中表现和体验、感悟自我价值是主体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在班内发挥作用,得到价值认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学校各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需要等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不少班级在岗位设置上打破常规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班级同意,从而为他设立特殊的岗位。总之,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让学生在发挥自己作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高段的实验班还设置了“班级自主管理信箱”,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对班级工作提出设想、建议;对班干部的工作提出意见。通过信箱反馈到班委会,由值日班长协同班委会定期归类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公布于众。考虑到培养学生合作和角色改变能力的需要,有些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这种方式,分工细致具体,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参与集体管理中进入主体角色,承担责任和接受监督,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协调。因而,促进了学生自

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 班级的建设和管理

少先队小干部是少先队组织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管理力量,如何发挥队干部的作用,使少先队小干部全身心的为其他队员服务,是少先队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班级活动是中队活动的灵魂, 是中队的眼睛,不可或缺。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班级也是如此。虽然人数不多,但要发挥每个队员的作用,让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事做,这样班级干部的管理就要得法、得当,让机器隆隆的转动起来。 1.完整的组织机构

少先队作为一个少年儿童的组织,必然有其机构的存在,同样大队、中队、包括班级也要有一个完整的机构。由于班级的队员较少,所以一般只设队长和副队长之职,但为了进一步完善班级的建制也可设班级旗手及两个班级委。为了便于班级的活动,班级机构的设立可跟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参照大、中队的机构进行设置。机构的建立为班级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也提高了干部为队员服务的积极性,也完善了班级的职能。因此,组织机构的建立为班级的管理装备了“火车头”,为班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大队和班级、中队和班级的纽带。

2. 合理的分工

少先队的组织有自己的职能分工,同样班级也应如此,明确分工。合理的分工克以调动队干的积极性,使队干与队员融洽相处,共同奋斗,协调好班级的工作。班级干部应充分了解每个队员,对每个队员的特长、爱好都应有明确的认识,并纪录入档。然后可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爱好,给队员每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得体验。合理的分工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班级干部能否管理好班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分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及开展活动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班级干部及队员应明确其权利与义务,责任和服务的范围都是必要的。 3.班级干部的轮换

队干部轮换制是目前少先队组织中正大力提倡的一种提高队员素质的好方法。而轮换制在班级干部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作用效果也比较显着。因为,

班级作为中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队员人数相对较少,而队干轮换制的周期相对就比较短,就给班级中的每一个队员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可在班级中设置常务班级长,活动班级长等多种情况。班级中的成员,只要他设计的活动方案合理可行,得到大部分队员的认可,那么这次活动的班级长就由其担任。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帮助他搞好活动。这样就可以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让他们体验当队干,事虽小,但得到的体验却是最宝贵的。班级干部轮换制的实行也减少班级管理的难度,在每个队员都担任过不同的角色后,会主动的去配合其他队员搞好班级的管理. (四)学生自主管理与少先队管理的整合。

充分激发每个学生自主管理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管理

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中队管理的积极参与

1.“无批评日”制度让学生享受尊重

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星期二为“校园无批评日”,要求当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批评。“校园无批评日”,也为学生的“自我反省日”,要求学生当日在生活学习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如果学生在“无批评日”里犯了错,我尽量不公开批评,或用眼神去暗示,或写纸条友情提示,或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暗中提醒,给犯错的学生也留点“面子”,让他们感受到无声的力量。在班中设立“无批评日”,并不是要一味地迁就学生,也不是放手不管。“无批评”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唤起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应有的尊重,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默生说得很精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可见,教育要从尊重开始。我们要不断变革教育行为,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艺术,以宽容的胸怀和期待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被尊重与平等。 片段一:

早晨,学生一如既往在教室里处于漠然状态,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声疾呼:大点声、大点声,任学生自我早读,慢慢地声音也在一些同学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些声音,也渐渐大了些。晨读时,让学生读诗,声音没劲,我解说时,学生也

不抬头,死水微澜的氛围,让我有些气恼,但告诉自己,不要批评,我就让他们读出情感,可以大声点,并心平气和要要求:老师讲解时,应抬头看老师。渐渐地有了些起色。或许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我想那是学生出自内心的真实状态,他们在老师的要求一点点无压力地改变,无恐惧地改变着。没有批评的早读,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异样。就这样平静地上完了早读,也结束了本期的共读。 片段二:

课间操,没有去指点要站直,要认真做,只是陪着学生一起跑,一起做操,看到一些做的不认真的、站得不好的,也没有批评,只是看一眼提示一下,结局也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也无多大的起伏;课间,又看到几个显眼的“孩子”站在走廊上“招阳”,虽有丝不舒服,但也未像往常一样去管教,我看快上课了,他们还是进教室了;中午唱歌,我没有看,只是放着大屏幕,和学生们一起唱,陶醉其中,听到文娱委员在喊:大声点,我也没有肯气,我看歌也唱完了,只是结束时,文娱委员说,一个同学再说他不听,这可要处理了,但我不能破坏了自己的规定,让他到办公室,没有以前的说教,只是问他:真的不想唱吗?他说想,那我说,你唱唱,结果,声音依旧很小,我说,不喜欢唱,算了,就不唱了,从明天开始,唱歌时,你干脆拖拖地吧,说完就让他回教室了。 片段三:

自习课上,我在讲台上看自己的书,学生在自己复习,快期末了,我看到一两个同学一直在那捣鼓,在桌里翻东西,几分钟后还未静下来,我也没管,五分钟后,这些学生也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有时想,他静不下来,你去强求,他或许更静不下来,即使看样子静下来了,内心,也许并未安静,这样反倒好,自己翻够了,总得开始静下来做事了。不能一直让老师来约束,不然,他永远学不会自我约束。

就这样,一天的无批评日结束了。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天,或许,我想:这就是真实的教育,说不上“润物细无声”,但对学生的包容,对学生的慢教育,或许这种原生态下的现象,更能让学生在慢和自然中缓缓前行。 2.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关注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