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视阈”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基于积极“视阈”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的实践研究

仙源湖实验学校课题组

[摘要]:学生自主管理,是新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

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具有培养创新能力功能,具有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本课题首先通过开展民主产生自主管理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变换管理角色,设置多样化小组,创设民主氛围等方式开展中队自主管理,借助“无批评日”制度、班级中队文化建设、大队委小研究活动、校园迎宾礼仪、校园电视台、学校植物园等平台进行自主管理管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操作、文明礼仪素养、自主管理管理、合作协调、自主管理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小学自主管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对学生自主管理与学校活动管理有效整合,并最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量化考核,使学生在自主管理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 少先队 中高段 干部 自主 无批评日 小研究活动 校园电

视台

第一部分 引言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培育现代人素质的大问题,大量的调查表明,随着物资生活的丰富,孩子没见过吃苦,也没吃过苦,溺爱使得很多孩子变得贪婪,自私,不负责任,存在意志薄弱、生活不能自理、社会适应差、抗挫折能地低等缺陷。这导致青少年个人的综合能力非常差。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独自处理生活中事务的能力极低,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过于“包办”。很多家庭,父母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干家务活,一有挫折家长就会在第一时间化解出现的问题,小孩子在外面做错了事情,当很多家长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对时,总

会偏袒着自己的孩子,即使冲撞无礼的行为在家长眼里都是可以包容的。久而久之在家长的“保护伞”下,孩子变得不敢面对挫折,不敢承担责任,导致行为习惯很差,处事能力丧失,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还会出现懦弱,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害怕生人。学校的能力培养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小学搞素质教育多年,但是总是逃脱不了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学习,在老师的呵护下活动,小学生处事能力,劳动能力,组织能力,情感处理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的教棒在束缚着孩子能力的发展,从下面《中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可以更近距离了解中国学生的能力。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深感当前素质教育下孩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什么孩子的能力低?是什么导致孩子怯懦低能?可以推想目前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的不足,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改变当前培养学生能力的模式。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以把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管理能力作为出发点,因此,我校提出了《依托少先队组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管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期通过少先队组织这一载体,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管理能力的,作一番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学生观理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至少在口头上,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这涉及一

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阐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新课程必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体现。

第二,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学生主体性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有说: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王夫之说: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尼尔也说:儿童的职责是过他自己的生活——不是过他的担心的家长想他应该过的生活,也不是按照自以为最内行的教育者的目的去生活。所有成年人的这种干项和指导,只能培养出一代机器。 朗格朗得观点是:学校的职能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教会学生学习”,其方法是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工作的能力、在分析和综合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养成对话和参加集体工作的习惯。

(三)学生自主管理理论: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国内当属陶行知先生最早倡导,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就目前来讲,它一方面符合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锻炼平台,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学生校内自主管理使学生有机会明确地接触并亲身体验社会,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参与性与发展的全面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如能规范开展,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少先队教育要按照队章的要求,加强队的组织教育,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要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少先队工作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表1.1小学中高段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的实施导向图

学生自治管理 各班制定自治管理和评价制度 班干部的产生和设置 学生自治管理内容和职责 学生自治管理指导 班内公开竞聘 班级卫生 班级纪律 小组管理分工明确 灵活更换管理角色 文明礼仪 就餐管理 路队管理 心理辅导 活动顾问 建立检查制度 自评 分组 互评 奖惩结合 锻炼学生的自理、组织、表达、管理等多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