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朝代更迭史,历史大事 - 图文 下载本文

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神龙革命: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唐隆政变: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

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五代十国: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十五个政权分别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但当时的政权并不止十五个,而且许多政权并不是国,而是实际的割据势力,五代十国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其中,五代均位于黄河流

域的中原地区,其一脉相承的是大唐的衣钵。十国除了北汉外,均位于南方地区,自成一家。这十五个政权之间既有纵向的更迭,也有横向的灭国,并非同时存在。 1、大唐帝国的覆亡和乱世的形成

黄巢起义后,唐帝国进入了真正的藩镇割据时代。

公元888年,唐昭宗即位。为了扭转军阀割据的局面,唐昭宗李晔制定了平定四川田令孜与河东李克用的方略。其中河东之战的确削弱了李克用的势力,却使主帅朱温做大,朱温的实力开始超过李克用。

四川之战田令孜被平定,然而主帅王建却在四川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这是五代十国的第一个政权——前蜀,这一年是公元891年。

公元892年,割据江淮的杨行密被唐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公元902年,杨行密进封吴王,这便是十国中的第二国——吴国。公元893年,割据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王潮的弟弟王审知后来被封为闽王,这个政权便是十国中的第三国——闽国。

同年,割据浙西的钱鏐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钱鏐后来被封为吴越王,这个政权便是十国中的第四国——吴越。公元896年,割据湖南的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马殷后来进封为楚王,这个政权便是十国中的第五国——楚国。公元905年,割据岭南的刘隐被朝廷任命为清海节度使,刘隐后来称帝,改国号为汉,这个政权是十国中的第六国——南汉。我们知道,大唐帝国在公元907年被朱温所灭,也就是说,在大唐覆亡之前,南方六国割据其实已经形成,唐昭宗的努力却加速了帝国分裂的速度。然而,历史的主流并不在南方,当时最有实力的割据势力均在北方——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正式强迫唐哀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是五代的第一代。后梁与后唐征战不休。朱温称帝的同一年,公元907年,朱温任命部将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荆南——这是十国的第七国。

朱温灭唐后,闽国、吴国、吴越、楚国、南汉、荆南、刘守光(刘仁恭的儿子),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 而前蜀、李克用、李茂贞依然奉唐为正朔,拒绝承认后梁的合法地位,视朱温为逆贼。最终,前蜀王建自立为帝。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于公元914年消灭燕王刘守光,降服岐王李茂贞。并于公元923年消灭后梁,登基称帝,建立后唐——这是五代的第二代。对于后唐,南方的吴越、楚国、荆南承认其正统地位,而闽国、南汉、吴国拒绝称臣,保持独立。

公元925年,李存勖灭前蜀,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镇守四川。李存勖是五代十国中第一个有可能一统天下之主,可惜后来醉心声色,宠信优伶,后唐于926年发生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同时孟知祥自立,史称后蜀——这是十国中的第八国。

公元936年,石敬瑭联合契丹人灭后唐,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五代的第三代。

后晋与后汉

公元937年,南方的吴国发生政变,权臣李昪(李煜的爷爷)强迫吴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这是十国中的第九国。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贵即位,立志摆脱契丹控制,无奈不是契丹对手,公元947年,后晋被契丹所灭。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梁、唐、晋、汉四代之中,后梁和后唐虽然势力有限,但是它们对南方政权都有一定的威慑力,后晋和后汉则不同,两朝均笼罩在契丹的阴影之下,对南方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公元948年,刘知远称帝一年后去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公元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又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这是五代中的第五代。与此同时,后汉残余势力在太原一带建立新政权,仍然沿用后汉的国号,史称北汉——这是十国的第十个国。同年秋季,南唐消灭楚国,但很快就被楚国残余势力驱逐出境,楚国残余势力投靠了后周,被后周封为武平节度使。至此,十国中与后周并立的还有6个:后蜀、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北汉。这六国中,吴越、荆南为了对抗南唐,积极向后周靠拢。南汉天高皇帝远,无暇介入纷争。而北汉和南唐则与契丹联合打击后周,但均被郭威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