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频率排列图: 图二 频数(点)N=72
累计频率
制图:韩利儒 时间:2013-4-2
从排列图(图二)可以看出: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是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的主要因素。
五、 目标值
根据六盘山隧道施工的整体要求,结合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条件,通过小组讨论设定了质量控制目标。只要全力解决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这两个主要问题,就能将隧道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变形值控制在100mm以内,达到活动目标。
小组活动目标图: 图三
制图:彭彬 时间:2013-4-2
六、 原因分析 2013年3月10日至3月31日,小组成员根据对本隧道已完成支护段的变形调查统计和变形处理施工经验,组织2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通过现场调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了12条,根据“5M1E”原则并绘制了关联图。 施工现场问题关联图: 图四 爆破参数不合理 地质构造应力 爆破工艺落后,参数不合理 软弱围岩层状发育 砂石料含泥量超标 单循环用药量大 积水浸泡拱脚 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机械操作手不熟练,不精确 隧道围岩扰动大 初期支护喷射砼强度上升慢 拱脚地基承载力不足 初期支护完成段拱架人为机械破坏 速凝剂人工添加,掺配比例不均匀 排水方案不完善 地材进场质量把关不严,存在漏检 施工用水和基岩内水随意排放 锚杆数量少,设计支护参数弱 净空收敛 拱顶下沉 喷射砼施工质量差,砼不密实,存在人为空腔 监控量测数据收集不及时 仰拱滞后,封闭不及时 拱架安装垂直度差,连接筋焊接质量差 锁脚锚杆施工质量差 系统锚杆施工质量差 检测布点不及时 质量管理不严,意识不高 施工干扰大 奖罚力度不够 施工工序、方法不合理 两台阶法施工,台阶过长 技术交底不到位,质检员工序验收责任心不强 作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锚杆打入角度不合理 未配备拱顶锚杆作业锚杆机 制图:康宗宁 时间:2013-4-12
七、 要因确认
由关联图我们共找到12个末端因数,并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对其进行了逐项调查及论证分析。
主要因素确认计划表: 表五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确认时间 开挖爆破过程中1 爆破参数不合理 对初期支护完成段的扰动 施工干扰大,测点布置不及时 布点时间滞后,未能及时采集有效原始数据 上台阶施工用水3 排水方案不完善 沿拱脚流出,浸泡拱架基础。 掌子面45°倾斜4 地质构造应力 节理发育,存在地质偏压 5 6 原材进场质量把关试验检测,砂石料不严 合理 含泥量超标 拱未能及时封闭 施工工序、方法不上下台阶过长,仰技术交底不到位,检查技术交底记7 质检员工序验收责录,质检员工序验任心差 8 处罚力度不够 机械手操作不熟练,不精确 作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速凝剂人工添加,掺配比例不均匀 收交接单不详 检查奖罚记录 初期支护表面有机械设备碰撞的痕迹。 作业人员缺少“创优”意识,钢架安装质量差 速凝剂掺配比例 系统锚杆的施工不垂直于岩面 专家组现场调查讨论,设现场调查 计合理爆破参数,弱爆讨论分析 破、短进尺,同时加强超前预支护措施。 讨论分析 监控数据必须在初支完成后及时收集。 樊祥存 杨际银 倪陶俊 2013.4.6 2013.4.6 帅文斌 2013.4.4 2 现场验证 拱架基础牢固,无积水、韩利儒 虚渣,承载力满足要求。 通过埋设土压力盒及钢筋计测得数据,必须有效约束应力 试验室进行原材料抽检、对比,必须合格 仰拱安全步距标准化指南要求40m。 交底记录齐全,工序交接记录齐全,详细。 彭彬 讨论分析 现场验证 闫川 樊祥存 2013.4.6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交底记录 工序交接记录 朱贵昌 汪军鹏 2013.4.10 2013.4.10 杨伟辉 2013.4.10 检查分析 严格执行质量处罚标准。 梁秋彦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持证上岗。 康宗宁 杨际银 倪陶俊 杨际银 倪陶俊 杨际银 倪陶俊 杨伟辉 2013.4.10 9 现场验证 2013.4.11 10 培训记录 施工偏差必须在规范要现场验证 求之内。 喷锚料掺入速凝剂比例现场验证 应控制在水泥用量的5%。 现场验证 系统锚杆施工必须垂直于岩面。 2013.4.11 11 2013.4.11 12 未配备锚杆钻机 2013.4.12 制表:李敏 时间:2013-4-15
确认一:爆破参数不合理
经过组员杨伟辉、汪军鹏盯岗检查发现Ⅴ级围岩钻爆施工中,周边眼间距大,掏槽眼分散,爆破参数不合理,一次用药量高达现场验证情况 240kg。如此多的炸药一次爆破对已完成的初期支护段落扰动非常大,初期支护表面掉块严重,甚至出现震裂现象。 结论 是要因 确认二:施工干扰大,测点布置不及时
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讨论分析,洞内采用台阶法施工,上台阶空间有限,施工机械设备相互干扰大,再加上作业队为抢进度,支护完成后不能进行及时布设监控量测点,导致无法第一时间取得原始数据,不能充分反映变形数据,最终导致调整支护参数不及时。 是要因 现场验证情况 结论 确认三:施工用水排水不畅,浸泡拱脚,排水方案不完善
小组成员通过对方案的审查及现场验证发现,开挖方案中未对施工用水及基岩内所含水如何排出作出详细要求,导致现场上台阶现场验证情况 水未能有效排出,浸泡拱脚,拱架基础承载力下降,拱架下沉,初期支护变形。 结论 是要因 确认四:地质构造应力
小组成员通过现在验证发现掌子面围岩45°倾斜节理发育,存现场验证情况 在地质偏压的可能。经埋设土压力盒测得数据显示,确实存在地质构造应力,存在对初期支护的不对称挤压作用,导致支护变形。 结论 是要因 图五: 围岩-初衬压力曲线图 制图:樊祥存 日期:20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