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念与实践考试卷a 下载本文

毋庸置疑,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高于生活的知识能更好地指导生活。而当知识被程序化、固定化和分化之后,知识就离生活越来越远了,开始出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裂,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4. 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

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某个具体时间进行什么样的内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而详实的规定。施教者想加入新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它涉及到的不仅是一个加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压缩己有教学内容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它可能动摇已有课程的某些假设。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5. 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教学进程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统一的课程内容。这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评价,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一)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 后向 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以整个班级为对象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出发点的,遵从学生整体认知特点,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兴奋点、疑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是对学科内容相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辅导,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个别辅导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个别辅导,一般是个别进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指导。个别辅导就是个别指导,而不是通常的课堂教学,而不要搞成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2. 个别辅导,是以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习为基础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教师。

3 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问题给予帮助,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4. 平等地对待学生。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如针对学习能力差或有特长的同学。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尽量予以回答,不要有所偏向。

目前,提倡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在此种情况下,个别辅导教学的作用日益加强,它的意义表现为:

1. 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内容、时间、进程较为划一,每个学生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个别指导可以针对个别学生,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个别学生,学生在受教师重视、关心的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为增加。

现在中小学的班额较大,给教师进行个别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师工作量大,还难以照顾全体,在编班时应尽量控制班额,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20分)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担当“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在传统的社会中,赋予教师以知识的至高权威的角色,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要求,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 所以,要允许教师自身的无力与无奈,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相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为此,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甚至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不耻下问”,这样既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他尚不了解的东西,也从学生那里深化原有但还不甚清晰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就常常有教师感受到与学生思想碰撞而产生灵感,得到了不少来自学生的启发。所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教师才更有可能更简洁迅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人,是信息源(途径)的提供者,即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具体的信息的传输者,为此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本身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克服“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但在教学中教师也是教学的主体,还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平等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 ( 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他指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学生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即在新的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师生学习的对象不是预设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探究的,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课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但多尔不仅仅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无疑还是一个“领导者”,但是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成员。) 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

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成为活跃的合作者),依赖于教师同他们的同事,同其他可能的合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

展,依赖于教师同学生的家长,同与教育过程有关的社会其他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 新课程的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这一重大要求。 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 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

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教师即研究者” 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实务情境加以批判改进,或是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事务以及事务情境乃是最直接、适切的方式。这个观念特别强调的是,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

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本身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克服“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但在教学中教师也是教学的主体,还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平等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 ( 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他指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学生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即在新的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师生学习的对象不是预设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探究的,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创造自己;课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但多尔不仅仅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无疑还是一个“领导者”,但是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成员。) 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

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成为活跃的合作者),依赖于教师同他们的同事,同其他可能的合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同学生的家长,同与教育过程有关的社会其他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 新课程的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这一重大要求。 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 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

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