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铭记历史中展望未来 下载本文

在铭记历史中展望未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的那个清晨,卢沟桥见证了屈辱,见证了伟大,见证了历史在那里的转身。一声枪响,拉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一声号角,迸发出了一个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磅礴力量,一声呐喊,惊醒了那头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七十年的沧桑变化令人回味,蓦然回首,昔日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场景尚未走远,抬头望去,曾经英姿勃发的战士已然两鬓斑白、垂垂暮年。回顾往昔,缅怀英烈依旧是这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凝结塑造了我们这个全新的时代。在历史的天空中,抗战八年虽仅占一瞥,却足以惊鸿千载,光阴转瞬即逝,昔日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不管是尚且在世的老兵,抑或马革裹尸的英魂,无论是心怀信念至死不渝的八路军战士,还是矢志三民杀身成仁的国军将领,他们都是这个民族的脊梁,都是挽大厦之将倾的栋梁,在那个民族存亡旦夕之际,他们用血肉之躯维系住了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致轰然崩塌,用年轻的生命筑就起了永恒的钢铁长城。

那是一个呼唤英雄而又英雄辈出的年代,在那段风雨飘零、山河破碎的岁月,中华儿女前赴后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辈人有一辈人的守护,昔日的英雄用行动兑现了承诺,用生命践行了忠贞。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曾经的英雄,我们的先烈,会遭遇各式各样的讥讽与嘲弄。从双面胶的董存瑞到摔倒的黄继光,从睡着的邱少云到“欺压村民”的五壮士,从“好事日记”的雷锋到被老百姓铡死的刘胡兰。

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鲁迅先生说: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度是一个可悲的国家,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的幸运,就是每当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总有层出不穷的英雄涌现;然中国之不幸,亦是危难过后英雄迅速湮灭在回忆尘埃之中。姚之死、年之殇,一个戏子盖过了一名鞠躬尽瘁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军人,言之凿凿、如芒在背,这是时代之悲,也是国家之痛。 龚自珍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必先去其史;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前事之师,殷鉴未远。仅半个世纪的殖民历史就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割下了深深的伤痕,不到10年的可汗国衍生出来的民族认同至今仍让人如鲠在喉。如若中华民族复兴之途再次被打断,

割让的又何止是台湾,沉沦的更何止是百年。

历代以来,每逢国难之际,有慷慨赴死者,然卖身求荣者更甚更众,抗战期间,汉奸数之巨,域之广,众之多令人发指。据统计,八年抗战,日伪军人数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得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数量的国家,当年杨靖宇殉国前,一边开枪一边怒骂:怎么到处都是汉奸。 新时代,没有了如过江之鲫的汉奸,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用所谓的怀疑诋毁一切,一群衣食无忧、忘乎所以、精神空虚的人,以调侃英雄为荣,以戏谑历史为乐,用细节否定真理,用途说代替真相,用怀疑蒙蔽记忆。虽为无心,但其祸当诛,虽是无意,但其罪尤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若只顾眼前不虑长远,终将会有大患。没有英雄的力量来支撑民族的脊梁,再多的国家财富也只会把自己压得更加卑躬屈膝。当骁勇的罗马人以入伍为耻,轻蔑军人,肆意歪曲英雄,沉溺于雇佣兵营造的虚幻的安全时,可有谁会预料到这个纵横千年的庞大帝国会在转瞬之间即被一群北方蛮子亡国灭种,灿烂的古罗马文化直至千年后方重见天日 。

老兵不死,只是隐退。

往事随风,吹不去的是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七十年的

风霜吹尽了烽火连天,吹淡了国仇家恨,但如果有一天,记忆里真遗忘掉时,国危祸至不远已。

光阴荏苒,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英雄的光辉永世常存,不因世事变幻而轻易逝去,千年前精忠报国的岳飞,崖山边的文天祥都是铮铮铁骨的硬汉,浩气长存。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要宣泄仇恨,而是要缅怀先烈,因为传承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历史无数次证明,置身事外最易引火烧身。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都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价值标杆。让我们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将老兵精神融进基因,嵌入血脉,不让烈士迟暮、英雄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