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
象描述和解释,代表作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
对后世的影响:1.神话的积极幻想和极度夸张的手法大大启迪了后代小说家。2.神话传说
中的许多题材为后来的小说家直接吸收。3.神话中的许多描写手法也为后世小说家所用。
风雅颂:是诗经中按音乐性质的分类名称,其中,“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
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就是比喻或
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索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曾为楚怀王左徒,后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
被疏远为三闾大夫。怀王时曾流放汉北。顷襄王时被流放江南。流亡中,他仍心系祖国安慰,哀叹民生多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顷襄王21年秦兵攻破郢城,绝望中投汨罗江殉国。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骚体诗的开创者。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江汉一带的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
出国地方色彩,即后人所说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刘向收集编辑屈原,宋玉等人的著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题为《楚辞》
《离骚》: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写诗人的身世抱负、忠而被疏的痛苦心情和坚持理想、
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着重对往事的追溯;第二部分以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叩帝阍、力访神妃的情节,来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苦闷和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执着,着重于幻想的驰骋;第三部分在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中,以问卜灵氛、决疑巫咸、决计远行、神游西天的情节,展示诗人去留的复杂矛盾心理。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了两类意向:香草和美人;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四,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五,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
《山鬼》成就:1.以浪漫主义精神,采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位容貌美和心灵美完美统一的
女神形象。2.景物描写具有很高的成就:景物描写切合女神生活环境特点,达到环境与人物的和谐统一,借情造景,借景抒情。3.有卓越的心理刻画,把山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十分细致。
《史记》: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
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按编排顺序,第一为本纪十二篇。所谓本纪,乃编年记本的意思,是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第二为表十篇。所谓表,即谱系,是用表格的方式,将历代帝王、诸侯之间的大事简明扼要地排记下来,使人观之一目了然,以作为全书叙事的连络和补充。第三为书八篇。所谓书,是典籍、文献的意思。其中分别以专篇,对有史以来的典章制度、音乐文化、天文历法、农田水利、财政经济等发展情况作了系统的记述。第四为世家三十篇。所谓世家,即世代相承绪的意思,主要记载诸侯贵戚及有重大贡献的将相名臣的历史。第五为列传七十篇。所谓列传,意即序列行状,传写事迹,是各个时代各个不同类型、不同
描写人物的手法: 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
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
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2)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
4)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5)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物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
以其本传为主;或者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可以保证各篇自身的统一完整,倾向鲜明,又可以使每篇之间相得益彰。
史记创作的目的: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揭露统治者暴行暴政,在一
定程度上承认了农民起义的合法性。3.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侠客和一些中下层社会人物。4.歌颂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搜神记》:魏晋南北朝干宝所撰,书中记录了大量神仙鬼怪的故事,其中所采集的许多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反映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欺压人民、官吏冤杀百姓的现实,鞭挞了社会的黑暗。
《吴王小女》:优点:1虽然事情涉及奇幻,但却显示了社会现状。2.详略,主从,虚实无
一不处理得当。缺点:思想艺术上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三王墓》主要人物:干将的形象:对统治阶层的本性有极其清醒的认识,聪明机智,建
立在坚强的反抗意志上的冷静沉稳。赤的形象:继承了其父顽强不屈的复仇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超现实的幻想形式,十分真实的表现了人物产生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复仇意志。山中侠客的形象:侠义机智,从容不惊,信守诺言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采用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源
于晚唐小说集《传奇》。‘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传奇的区别:创作意图上:志怪小说——“发明神道之不诬”“征明善
恶,劝诫将来,实使闻者身心感悟”。传奇——展现作者才华。作品内容上:志怪小说——局限于谈神志怪。传奇——可以耸读者听闻。文笔上:志怪小说——简练质实。传奇——
霍小玉:1.出身高贵,姿色绝代。2.有风度,修养好,内外皆美。3.早熟冷静,敢爱敢恨。
4.爱的不理智,对封建门阀制度没有清醒的认识。
李娃:尽管李娃在风尘中生活了20年,内心却仍渴望幸福生活,但其沾染不良习气,使其
对生活的合理要求竟跟邪恶感情混杂在一起。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她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理智掩盖起来,她的主动退让尽管表现出对封建社会不合理制度的屈服,但也表现出了她纯洁美好的性格
演义: 小说体裁之一,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
说。主要以讲史为内容,其特点是:依傍史传,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
二、问答题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田园诗主要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咏怀诗和咏史诗主要抒发了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行役诗多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有三: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
艺术境界和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简述《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80年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统治阶级各个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民众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他们向往和平统一、拥护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 《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历史文化内涵
集体生动的表现出阶级内部,阶级之间的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合腐朽,谴责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人民的沉重苦难。生动的传播了历史知识,斗争方式,军事计谋,外交之道,用人之术乃至为人处世之道。塑造了一大批英雄豪杰的形象,弘扬民族精神,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某些本质和规律。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或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的性格特征。(随便选一个人物即可)
曹操: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先说曹操的奸诈。三、温情。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四、狠毒。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五、宽容。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六、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虚实结合,据史演义:重要人物及其结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据以史实为依据,在处理史实和人物关系时,移花接木,辫状编结,突出主干。三个国家,三条线索,两两发生关系,以蜀汉为主,曹魏次之,孙吴最末。战争谋略,各显其极。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文不甚深,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区别
三国演义是据史演义,历史演义小说,折射出老百姓对明君仁政的期盼,实多虚少,文言语体。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反映老百姓对平等富足生活的渴望,大多凭空捏造,白话语体。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反映社会黑暗,官逼民反乱自上作。歌颂救危扶困,报仇雪恨的正义行为
《水浒传》主题的复杂性
明朝认为忠义,清朝认为诲盗,鲁迅认为反映了奴性,毛泽东认为反省了投降主义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或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性格特征。
武松: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艺高强、他为
人正直、刚正不阿、主张正义,嫉恶如仇、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他生活严谨,作风正派、他不贪财、不好色、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正义、勇敢;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不向恶势力低头。
宋江:左右为难:有强烈的功名观念;先造反,再招安;借得山东风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悲剧性:整体上十分清醒,所以死的也比别人痛苦。他的选择是双重性的,一重是满足有生之年生活欲望的现实动机,还有一重是使自己的存在不朽的超越动机,建功立业和名垂青史对宋江都重要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重大成就
总:创造了超群绝伦的英雄形象和个性鲜明的各色人物。分:同中有异,深的典型化精髓,注重人物发展过程,语言个性化,多种人物塑造手法
《西游记》的社会意义
有着鲜明的社会指向性,小说中描写的西行路上经过的国家,基本都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将当时的社会现象抽象了,具有映射现实的特点
论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或猪八戒、唐僧等人的性格特征。
孙悟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自由地获得:出生,成长的环境:不受社会束缚,
突破了时间的局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由的失去:人的一生就是在自由与成人中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只有把个人精神的完善和群体事业成功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个人才能。
猪八戒——双重性格复杂人物典型
喜剧化典型:不相称:读者的预期与任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外在)人物个人的预期与他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外在)。特点:一有机会就迫不及待或不由自主的做满足自己私欲的事情,事后要掩饰,开拓,从不光明正大的承认,一旦被拆穿,不仅不脸红,还会自我解嘲。他是物欲性的象徵,是动物自然属性和人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作者善意的揶揄揭示出人类文明演示下的本来面目。借猪八戒写出人性的弱点,暴露出人类在道德心掩盖下的内心的隐秘和无意识的领域,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三、作品赏析题
《山鬼》赏析
诗的第一节主要从各方面描绘了[山鬼]的美好。“若有人”一词,准确地传达出[山鬼]给人的迷离惝恍、来去飘忽之感。“被薜荔兮带女罗”以及下文中的“辛 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等写[山鬼]的装束,既活画出[山鬼]这样一位身为山林之神的自然女儿的形象,又暗示了她外表和内心的美好,这也是[屈 原]的善于以香草比美好品德的手法的体现。“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的这两句突如其来的自夸,就好像演员在舞台上的第一个亮相,其美 好形象让读者眼前一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仔细地描摹[山鬼]的外貌,而是借她的爱人之口来赞美她的神态之美。《山鬼》中的这句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何况它是出自[山鬼]的爱人之口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山鬼]在赴约途中,想起爱人对自己的赞誉,不禁满心欢喜,此时更恨不得马上与爱人见面。为了与 爱人见面,她还特意准备了礼物:“折芳馨兮遗所思。”
第二节写[山鬼]在约定处焦急等待爱人的情景,见出她温柔、痴情的性格。天色变了,下起雨来, 由于还没见着爱人,[山鬼]并不甘心就此回家。“岁既晏兮孰华予”一句,写出古今女子共有的心理:对于时时威胁到自己青春容颜的时光流逝,惟一可令她们感 到欣慰和放心的就是爱人对她们的欣赏和宠爱;如果爱人不在身边呢,自然容颜暗淡,没有光彩了。这句心理描写,使[山鬼]形象更多了凡俗气息,更让人觉得她 的亲切、可爱。而类似的表达在后世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里就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在长久的等待中,[山鬼]不 免要揣想,他到底因为什么不来赴约呢?“君思我兮不得闲”既是为爱人开脱,也是自我宽解之词吧。
第三节写总也不见爱人到来,[山鬼]开始心生疑惧,随着希望彻底落空,[山鬼]对爱人不禁有所 怨愤。“山之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松柏”赞美[山鬼]的美好高洁;“君思我兮然疑作”承上“君思我兮不得闲”而来,至此时,[山鬼]的忍耐已到了极点, 她不由自主地要往坏的方面想;天黑了,雷声隆隆,雨大起来了,猿狖也凄厉地鸣叫起来,风飒飒地吹过树林,——这一切,让[山鬼]倍感孤独、凄凉,她怎能不 抱怨呢?“思念你只会徒然地让我饱尝忧愁啊!”
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与此相应的是,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渲染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这 在第二、三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第二节中,看到爱人并没有如约前来,[山鬼]愉快的心情蒙上了阴影,而天气也是“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第三 节,在爱人终于不至,[山鬼]无限伤心、哀怨之时,风雨也更猛烈起来,并夹杂着猿狖的哀鸣。
《蒹葭》
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运用“兴”的手法,以景托情,相得益彰。用重言词状物写景。
《饮酒》(其五)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