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_______,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2)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g/cm3;

(5)陈宇在第(3)步骤测量过程中,发现所用的砝码中有一个磨损了,他没有更换,他这样做将导致所测密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答案】 (1). 零刻度线处 (2). 左 (3). 1618 (4). 52 (5). 12 (6). 2.65 (7). 偏大 【解析】

【详解】(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要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左调; (2)[3]由图知,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

m=100g+50g+10g+1.8g=161.8g;

水的质量为:

.m水1=161.8g?31.8g?90g=40g,

此时水的体积为:

V水1=

m水1?水=

40g3

3=40cm;

1g/cm(3)[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

142g?90gV水===52cm3; 31g/cm?水(4)[5]由题意知,鹅卵石

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则:

m水[6]鹅卵石的密度:

(5)[7]磨损的砝码质量要小于标准值,那要天平平衡就要多放砝码,而测量值就是砝码标示值的总和,所以测量值就大于实际值,即测量值偏大。

五、计算题

21.如图所示,高明氢能源有轨电车正从智湖站出发至沧江站测试运行过程中。

(1)若氢能源有轨电车以10m/s速度行驶了5分钟,则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的ρ=

V=V水1?V水=52cm3?40cm3=12cm3;

m31.8g3; =3=2.65g/cm

V12cm

(2)如图所示,如果这辆氢能源有轨电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至少需多少分钟? 【答案】(1)3000m;(2)6min。 【解析】 【详解】(1)由v=

s得:氢能源有轨电车行驶的路程: ts1=v1t1=10m/s×5?60s=3000m;

(2) 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的路程为:s2=6.0km,最大速度为v2=60km/h,由v=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至少需时间:

s得从标tt2=

s26.0km==0.1h=6min。 v260km/h答:(1)若氢能源有轨电车以10m/s速度行驶了5分钟,则它通过的路程是3000m; (2)如果这辆氢能源有轨电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至少需6min。

22.如图所示,空烧杯的质量为0.2kg。当烧杯内装满水时,称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用此烧杯装金属粒若干,称得烧杯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0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烧杯中再装满水时,称得烧杯、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水密度:1.0×103kg/m3)求:

(1)烧杯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300cm3;(2)0.8kg;(3)4.0×103kg/m3。 【解析】

【详解】(1)空瓶装满水:

m水=0.5kg?0.2kg=0.3kg=300g,

由ρ=

m得空瓶容积: VV=V水=

m水?水=

300g3

3 =300cm,

1g/cm(2)金属粒的质量:

m金=m总?m瓶=1.0kg?0.2kg=0.8kg=800g,

(3)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装入水的质量:

m′水=1.1kg?0.8kg?0.2kg=0.1kg=100g,

由ρ=

m可得再装入水的体积: VV′水=

'm水?水=

100g3

3 =100cm,

1g/cm金属粒的体积:

V金=V?V水′=300cm3?100cm3=200cm3,

金属粒的密度:

m金800g3ρ=×103kg/m3 =3=4.0g/cm=4.0V金200cm答:(1)玻璃瓶的容积为300c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为0.8kg; (3)金属颗粒的密度为4.0×103kg/m3。

六、综合能力题

2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时钟每格1s)。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该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m/s;

(3)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若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选“大”或“小”)。 【答案】 (1). v=【解析】

【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2). 0.1 (3). 时间 (4). 小 ts; t(2)[2]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s=50cm=0.5m,全程的平均速度:

v=

s0.5m==0.1m/s; t5s(3)[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

[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v=小。

是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24.如图甲所示,

s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