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五物质的分类 下载本文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保证大脑的活跃,适量吸烟不影响影响健康

B.在沉淀、过滤、蒸馏三种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度最高的是蒸馏 C.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所以二氧化碳有毒性。 D.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错误;

B、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死亡,错误;

D、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物质不燃烧时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加入水中也会放出热量,错误。故选B。

4.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溶解度 /g 20 1.68 40 2.32 60 3.2 80 12.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 将 2g 高氯酸钾溶于 98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3.2%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A、由表格信息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正确;B、2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即该温度时,1.68g高氯酸钾溶解在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g 高氯酸钾加入 98g 水中,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正确;C、6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2g,溶质的质量分数=

6.8%,即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正确;D、80℃的高氯酸

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那么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D。

5.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可促进土壤中的Ca2+、

Mg2+被植物吸收。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答案】D

【解析】①因为碳酸受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二氧化碳与水都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可加速光合作用进行,正确;②因为碳酸受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故有助于农作物“防冻”,正确;③碳酸显酸性,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正确;④碳酸溶液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进而可以形成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而植物主要以离子形式吸收矿质元素,正确。故选D。

6.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活性炭有吸附性,能除色素和异味,不能除掉水中可溶性盐类产生的离子,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选项错误;

B.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而pH试纸用来区分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

C. 水体污染来自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多种来源,选项错误 D.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选项正确。 故选D。

7.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硬水和软水可用pH试纸来区分 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1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

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

C2H4+4H2O,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故选D。

点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中共含有8个原子 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答案】A

【解析】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正确;B、乙酸中碳氢氧各元素质量之比是12×2∶4∶16×2=6∶1∶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一个乙酸分子中共含有2+4+2=8个原子,故C错误;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2=6∶1∶8,故D错误。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 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糖水是混合物,水是纯净物,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A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B选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D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答案】B 【解析】

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使燃着的木条保持不变的状态。因为O2 能助燃CO2不支持燃烧

1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 )

98m98mg≤x<g 246598mg C.x=24A.【答案】B 【解析】 【详解】

98m98mg>x≥g 246598mg D.x<65B.

设与mg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与mg锌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Mg+H2SO42498mgx=MgSO4+H2↑

982498m=g ,x=xmg24Zn+H2SO46598mgy=ZnSO4+H2↑

986598m=,y=, ymg65由此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和锌,镁可以消耗更多质量的硫酸,所以剩余金属一定是镁,那么 要使镁有剩余而锌完全反应,则原来硫酸质量x的取值范围为:故选:B。

12.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3N4中Si、N元素的质量比是3:4 B.Si3N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Si3N4含有2个氮分子 D.硅元素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B

【解析】A、Si3N4中Si和N的质量比为(28×3):(14×4)=3:2,错误;B、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正确;C、Si3N4是由氮化

98m98mg≤x<g。 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