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集到气体3.36L,气体的物质的量n=
3.36L=0.15mol,该气体在电火花下刚好完全反应,说明
22.4L/mol生成的气体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且n(H2)∶n(O2)=2∶1,即n(H2)=0.1mol,n(O2)=0.05mol,根据2Na+2H2O=2NaOH+H2↑ ,需要钠0.2mol,质量为0.2mol×23g/mol=4.6g,根据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则表面的过氧化钠为0.1mol,质量=0.1mol×78g/mol=7.8g,根据钠元素守恒,表面生成的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0.6mol?0.2mol?0.1mol?2=0.1mol,质量为0.1mol×62g/mol=6.2g,答:表面被氧化的钠各成
2分的质量分别为m(Na) =4.6g 、m(Na2O)=6.2g 、m(Na2O2)=7.8g。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判断固体的组成,要注意固体的组成只可能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中的2种或3种,需要根据生成的气体在电火花下刚好完全反应判断。 七、工业流程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氧化性:Cl2>Br2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2Br﹣+Cl2=Br2+2Cl﹣ 向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不能 ①中所得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l2,会干扰Br2、I2氧化性的比较 【解析】
(1)步骤①溶液变为黄色是氯气与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溴,说明氧化性:Cl2>Br2;实验③中淀粉遇到碘溶液变成蓝色,故答案为氧化性:Cl2>Br2;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2)步骤①溶液变为黄色是氯气与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答案为2Br-+Cl2=Br2+2Cl-;
(3)检验②中所得黄色溶液含I2的另一种方法是萃取的方法,具体操作向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故答案为向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4)①中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氯气,对后继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产生干扰,故答案为不能;①中所得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l2,会干扰Br2、I2氧化性的比较。
点睛:本题为探究题和实验设计题,用以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注意本题中要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以及卤素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C O Na 第二周期第ⅤA族 共价
H2O>NH3>CH4 C+2H2SO4
【解析】
CO2↑+2SO2↑+2H2O
【分析】
短周期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H元素;F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L层上有8个电子,K层上有2个电子,则M层上有6个电子,则F为S元素;D的阴离子和E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该固体为过氧化钠,则D为O元素、E为Na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O,则B为C元素,则C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Na元素、F为S元素,故答案为:C;O;Na;
(2)C为N元素,原子序数为7,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 (3)B、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均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4)F为S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5)BD2为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式为
,故答案为:
;
;E2D2为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
;
(6)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B、C、D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H2O>NH3>CH4,故答案为:H2O>NH3>CH4;
(7)F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浓硫酸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
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
CO2↑+2SO2↑+2H2O;
(8)E与F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正确判断元素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5)中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根离子。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 K2O·Al2O3·6SiO2 CaSiO3 Na2CO3+Al2O3取速率 HCO3-+OH-=CO32-+H2O Na2CO3 CO2
【解析】分析:钾长石中加入碳酸钙、碳酸钠煅烧,再水浸,过滤后可得滤渣为CaSiO3,滤液为偏铝酸钾、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碳氢酸钾、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得碳酸钠和碳酸钾,据此答题。
详解:(1)钾长石的化学式为K2Al2Si6O16,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以氧化物组成的形式表示钾长石的化学式为K2O·Al2O3·6SiO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煅烧过程后,钾长石中的硅元素以CaSiO3的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根据原子守恒可
2NaAlO2+CO2↑ 增加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浸
。
知Al2O3与Na2CO3反应生成NaAlO2的同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Al2O3
2NaAlO2+CO2↑。
(3)“浸取”过程中,需要将钾长石由块状固体粉碎为较小颗粒,这样可以增加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速率;
(4)滤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因此“转化”时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将其转化为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
(5)根据流程可知最终有二氧化碳和碳酸钠生成,则此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是Na2CO3、CO2和水。
点睛:本题以钾长石的加工为载体,考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明确流程图中各个步骤发生的反应、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分离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