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下载本文

血糖调节

(1)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 (2)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3)调节方式:

【详解】(1)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实现降血糖功能。 (2)长时间饲喂高热量饲料,可引起胰岛B细胞代偿性增殖,胰岛素分泌增加,最终导致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再给胰岛素抵抗小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以杀死部分胰岛B细胞,可以快速获得II型糖尿病模型鼠。该模型鼠培育过程中刚开始小鼠空腹血糖可以维持正常,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以杀死部分胰岛B细胞后,血糖含量升高,相关曲线图如下;

(3)本实验中,第1、3组的自变量是是否灌喂APS溶液,比较实验结果可知APS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平衡调节几乎没有影响;比较第1、2、4组实验结果可知,APS可以增加模型鼠GLUT4相对表达量,但胰岛素含量不变,降低模型鼠血糖,故可以推测APS降血糖的机理是提高GLUT4表达量,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

(4)本研究中制造II型糖尿病模型鼠的过程告诉我们长时间摄入高热量食物,可引起胰岛B细胞代偿性增殖,胰岛素增加,最终产生胰岛素抵抗,故给我们应控制高热量食物的

33

摄入。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31.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

(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 (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34

【答案(1). 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 (2). 分解者 (3). 共生 (4). 直接和间接 (5). 核酸 (6).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7). 促进 (8). 营养结构(食物网) 【分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1)池塘水可以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以为美人蕉提供无机盐,故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含有磷元素,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含磷有机物可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35

32.大麦麦芒是由麦叶退化而成,着生在麦穗的侧列和中列,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大麦是否生芒由A(有芒)、a(无芒)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侧列中基因B的表达产物抑制基因A的表达,在中列中基因B不表达;麦芒芒形由基因D(钩形)、d(直形)控制,如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表现为侧列无芒中列钩芒。科研人员利用侧列中列均钩芒、侧列无芒中列直芒两个纯系亲本(如图1)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请回答:

(1)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大麦母本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套袋→________+套袋。 (2)实验中两个纯系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 (3)据实验结果,在A、a,B、b,D、d三对等位基因中可以确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__。

(4)F2中,整穗芒形一致的个体占________。

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筛选、保留侧列中列均钩芒的纯合子,请设计简便的筛选方案:【答案】(1). 去雄 (2). 授粉 (3). AAbbDD (4). AABBdd (5). 侧列无芒中列钩芒 (6). B、b和D、d (7). 1/4 (8). 让F2中侧列中列均钩芒的个体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符合条件的个体 【分析】

由题干可知,大麦是否生芒由A(有芒)、a(无芒)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侧列中基因B的表达产物抑制基因A的表达,在中列中基因B不表达;麦芒芒形由基因D(钩d形)、(直形)控制,故侧列中列均钩芒、侧列无芒中列直芒两个纯系亲本基因型为AAbbDD 和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型是侧列无芒中列钩芒,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侧列无芒:侧列钩芒:侧列直芒=(3/4):(3/16):(1/16)=12:3:1,中列钩芒:中列直芒=3:1,属于9:3:3:1的变式,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

36